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推拿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4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腰三横突综合征,属中医学“腰痛”、“伤筋”的范畴,在腰腿痛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目的:探讨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采用推拿结合功能锻炼进行治疗。结果:40例中治愈55%,显效32.5%,有效12.5%,总有效率为100%,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推拿手法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疗效显著,患者痛苦少,无副作用,笔者认为是比较适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腰三横突综合征 推拿 功能锻炼
腰三横突综合征是指腰三横突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致腰三横突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变性、增厚等,刺激腰脊神经根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症候群[1]。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或第三腰椎滑囊炎,属中医学腰痛伤筋的范畴。该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临床上患者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常扩散至同侧下肢膝关节平面以上,患者腰背肌强直,活动受限,不能弯腰﹑久坐﹑久立,严重时行走困难,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笔者在一年的临床实践中收治了40例腰三横突综合症患者,采用推拿手法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40例患者全部来自符合诊断标准的门诊病例,并排除了伴有其它腰椎病变者。年龄最小24岁,最大62岁,其中30-50岁28例,占全部病例的70%;男性29例,女性11例;单侧26例,双侧14例;病程最长12年,最短1个月;有外伤史者14例;单纯腰痛13例,腰臀痛27例,放射至膝部疼痛19例;全部病例均腰部疼痛,且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患侧局部肌肉紧张,部分患者可摸到条索状结节;腰椎X 光片检查,26例显示有程度不同的腰椎退变现象。
(二) 临床表现
腰三横突综合征好发在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男性多发,病人常有腰部扭伤史,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疼痛程度及性质不一,晨起、弯腰时或久蹲、久坐后疼痛加重,疼痛多呈持续性。患者弯腰直起时困难,稍活动后略有减轻,甚者行路困难,休息后症状可稍缓解,但腰部活动量大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表现为腰部慢性和间歇性酸胀疼痛,其疼痛向臀部或大腿外侧乃至膝关节平面放射,重者不能仰卧,翻身走路困难,但咳嗽、喷嚏等负压增加情况下对疼痛无明显影响。触诊可见第3腰椎横突尖端处有局限性压痛,定位固定,并可反射性痛。严重者于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处和臀中肌的后缘及臀大肌的外侧缘相互交接处可触及活动的条索状肌肉痉挛结节,并有明显触压痛。用双手拇指作相对触诊时可感到腰3棘突向一侧偏歪或倾斜,往往在偏歪方的腰3横突尖端压痛更为明显,此侧腰肌的紧张度也较高。本病在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时均可为阴性。多数病人的正位X线片上可显示腰3椎体棘突偏离正常位置。
(三)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诊断标准[2]:
1. 有外伤及劳损史,腰部疼痛牵滞,活动受限,风寒湿邪可诱发或加重症状,但腹压增高对疼痛无明显影响。
2. 疼痛有时候向同侧臀部,股内收肌和大腿前面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平面,早期可见患侧腰部及臀部肌肉痉挛,表现局部肌肉隆起、紧张。
3. 第三 腰椎横突尖部压痛明显,痛点固定不移,并可触及肌痉挛结节或条索样物。
4. 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
5. X 线检查可见第三腰椎横突过长、左右不对称、倾斜,但无骨质变化。
二、治疗方法
(一) 治疗原则
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理筋止痛。
(二) 取穴
阿是穴、肾俞、大肠俞、中膂俞、腰阳关、环跳、委中、阳陵泉、华佗夹脊穴。
(三) 手法操作
1. 滚揉腰肌
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立其侧。先用滚法沿膀胱经自腰背部向臀部,由轻到重在腰臀部肌肉上反复操作2-3分钟,然后再用按揉法在上述部位自上而下,反复操作3~5分钟,使局部肌肉痉挛得到缓解即可。
2. 弹拨理筋
双手拇指重叠点按于患者腰三横突的压痛点处(阿是穴),持续1~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然后拇指抵紧竖脊肌外缘向中线推拨数遍,力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限。如横突处有条索状物者,以其为中心,弹拨第三腰椎横突上下肌肉3~5分钟,用力由轻到重、由浅及深。对条索状硬结除弹拨外,再用拇指沿肌肉走行方向用理法操作数遍,之后反复分推按压腰部数次。若臀中肌处也有不适时,也应依上法进行点按弹拨。
3. 推经点穴
由上而下直推督脉5~6次,并按揉腰阳关。之后由上而下以双手拇指在腰部1~5椎华佗夹脊穴分理并点按5-6次;然后由上至下以双手拇指分理足太阳经一侧线5~6次并揉按肾俞、大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环跳、委中、阳陵泉、等腧穴,以有酸胀感为佳。
4. 整复错位
患者侧卧,患侧在上,医者一手肘部压在患者肩前,一手肘部抵住患者腰骶部,拇指顶住患侧腰三横突旁下关节突部,嘱患者放松,患侧下肢弯曲,健侧下肢伸直,使患者肩向后髋向前做被动运动,达到最大限度时双肘向相反方向用力压,同时拇指向前斜上方推按腰三横突,即可听到或指尖感到关节复位响声。此法可纠正小关节错位,恢复关节正常解剖位置。
(四) 功能锻炼
经上述治疗后,嘱患者每天进行2次腰背肌的功能训练,主要进行转腰运动、侧身运动、以及五点式运动和飞燕式运动等。每次运动5~10分钟,以增强腰背肌力量和功能,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飞燕式”即为患者俯卧于床上,双手向后伸展并抬起,保持双臂外展的姿势,将躯干抬起,每一运动节律用 5~6秒钟,重复4~5次。
“五点锻炼法”,是患者仰卧于床上,以头枕部,双侧肩部,双下肢足跟为支点,同时用力,使腹部及髋部向上挺起,每一次挺起节律为6~8 秒钟,重复3~5次。
(五) 治疗时间与疗程
每次治疗时间大约30分钟,每天治疗一次,7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三、疗效观察
(一)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如下临床治愈标准:
1 临床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第三腰椎处结或索状物消失。
2 显效:腰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劳累和受凉后略不适,第三腰椎处结节明显减少或变软。
3 有效:腰痛症状减轻,坐及弯腰时间延长,第三腰椎处结节略变软,压痛减轻,尚有轻微不适感。
4 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二)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中,临床治愈者22例(55%),显效者13例(32.5%),有效者5例(12.5%),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次数最少1疗程,最多5疗程。
四、典型病例
程某,39岁,建筑工人,腰痛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11年。患者11年前因搬运重物不慎扭伤腰部,经治疗后好转,但此后经常反复发作,右侧腰部疼痛,痛处固定不移,为刺痛,俯仰活动受限,有时向背部放散,伴有臀部酸痛。曾口服中西药、针灸、理疗等多次治疗,症状虽能缓解,但劳累或受凉后又发作,且每次发作,症状较前更重。查体:右侧第三腰椎横突部有硬结,压痛( + ),直腿抬高试验( - ) ,加强试验( - ) ,双下肢肌力正常,膝腱反射正常。腰部CT未见异常,腰部正位片可见右侧第三腰椎横突向上倾斜,左右不对称。诊断: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以上述方法治疗3疗程而愈。
五、讨论
(一) 病因病机的探讨
腰三横突综合征,在腰腿痛患者中,占有较大的比例。该病的发生既有生理结构的特点作基础,又有后天的急性损伤及慢性劳损因素,二者相互作用而形成。腰三位于腰椎的中段,即腰椎生理曲度的顶点,其上下均缺乏骨骼的保护,而且腰三横突最长,活动较多,所受的杠杆作用最大,所受的牵拉力也最强,其上附着的筋膜、腱膜、韧带、肌肉承受的拉力巨大,因而损伤的机会较多。在扭伤、闪伤、摔伤、体位不良等因素作用下,易使腰关节突错位,内在力平衡失调。当一侧腰背筋膜和肌肉强烈收缩时,其同侧或对侧均可在肌肉牵拉力的作用与反作用下,这时附着于第三腰椎横突部的筋膜组织最易引起损伤。严重者可造成横突撕脱性骨折合并广泛的肌肉、筋膜、肌健撕脱伤,引起出血和浆液渗出。急性损伤后如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或长期在不正确的姿势下劳动、工作,使人体某一部位长时间的过度用力,而造成积累性损伤,可引起横突周围瘢痕粘连、筋膜增厚和肌肉挛缩。当横突上肌肉附着点或腰背筋膜损伤后,轻则出现水肿,重则出现渗血,血肿、导致腰脊肌肉紧张或痉挛,从而刺激或压迫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而发生腰痛。亦可因局部肿胀筋膜增厚,对经过的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产生卡压、粘连,使神经水肿、变粗,供血不足引起腰臀疼痛。而疼痛又可进一步加重肌肉痉挛及神经刺激,形成恶性循环,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本病属中医学“腰痛”、“腰腿痛”或“伤筋”等范畴。中医学虽无“腰三横突综合症”这一病名,但对本病的机理却有明确的认识,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风寒湿邪入侵、跌仆闪挫损伤、久病体弱等原因造成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以致经络气机不利,气血郁滞不通,“不通则痛”;若病后调摄不当或失治误治,致使迁延日久,则可损及肾阴肾阳,肾气虚弱不能濡养筋脉,腰府失养,及“不荣则痛”。《金匮翼》曰:“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举重得之,盖腰者, 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3]。”《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则脉泣,泣者则血虚,血虚则痛”[4]。《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曰:“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开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5]。这些记载都充分的阐述了本病的发病机制和原理。
(二) 治疗原理的探讨
本病的病因病机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方面,即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也要以这两方面作为治疗的重点。笔者认为采用推拿治疗本病,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能够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松解横突周围组织粘连,消散条索或硬结,改善肌腱的挛缩和筋膜的增厚,从而解除神经血管束的卡压症状,使疼痛缓解或消失,可达到“松则通,通则不痛”的目的。
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主要病变部位是在腰臀部,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腰椎力学平衡失调,在此循行的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气机不能畅达,气血正常运行发生障碍所致。因此治疗以疏通督脉和膀胱经气机配合整复手法以恢复脊柱相对平衡为主。操作时以按揉结合弹拨手法,重点刺激肾俞、大肠俞、膀胱俞、环跳、阳陵泉、委中等穴以疏导经脉,行气止痛。配合弹拨腰部筋肉以拨离粘连,软坚散结,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华佗夹脊穴位于背部督脉和足太阳经之间,取本穴可调节两经气机,气机通畅,则气血调和疼痛自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推拿作用于病患局部能够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增加白细胞总数,缓解肌肉痉挛,使组织温度升高,促进炎症的吸收消散。特别是对改善损伤部位的缺血缺氧、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有明显的作用[6]。
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一般都会在第三腰椎横突的尖部有明显的压痛点,运用以痛为腧的理论,该压痛点即为阿是穴。《千金方》曰:“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刺灸皆验,故曰阿是穴也[7]。”在患者腰部的压痛点处施以点按、弹拨等手法刺激可以活血化淤,疏通经络,拨离粘连,以起到“通则不痛”的作用。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分析,刺激压痛点,可以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痉挛,加速损伤组织修复,使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增多,吞噬能力增强,加速局部炎性渗出物的吸收和消散,并能使血液中吗啡样物质的含量增高,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有明显的镇痛作用[8]。
由于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多数都存在腰关节突错位,或两侧横突生物力平衡失调的现象,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腰部斜扳手法进行复位是很有必要的。腰椎小关节复位可恢复脊柱原有的解剖位置,恢复脊柱生物力学平衡状态,改善患处的平衡关系,达到缓解肌肉痉挛,调节神经反射,减轻局部水肿,松解粘连的目的[9]。
患者的自身功能锻炼是手法治疗的有利补充。功能锻炼能充分发挥患者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身功能锻炼,可逐步协调腰椎关节、肌肉、韧带的整体功能,增强患者体质,提高其抗病能力,对辅助治疗和后期恢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临床治疗结束之后也应继续坚持功能锻炼,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恢复腰部全方面功能,使疾病得以真正痊愈。
(三) 预防与调摄
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不可不重视预防,所谓“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很多患者在治疗后,虽然能恢复正常工作,但仍需继续保养,否则容易复发。
姿势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抬头平视,收腹挺胸,维持脊柱正常的生理弧度。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要注意纠正不良姿势,经常变换体位,避免使腰部在同一姿势下持续过长时间。
起居避免过度劳累。防止腰部受风寒和潮湿,不要洗冷水浴或过长时间呆在冷气房内,应该睡硬板床。起床后要适当做一些腰部运动。避免弯腰提重物。
运动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和治疗结束后,应当坚持腰背部肌肉的锻炼。运动应适量,量力而为,运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防止突然用力使腰部扭伤。对单一工作姿势的人,工作中要随时抽时间活动。
饮食避免吃生冷的食物;多摄取蛋白质;可在汤里加一些有补肝肾作用的中药,如杜仲、枸杞子和桑寄生等。
综上所述,腰三横突综合征虽然顽固难愈,但是只要治疗及时得当,也能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推拿结合自身功能锻炼就是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一种理想方法,其疗效巩固,无副作用。而且疗程短,费用低,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致 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艾民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给予了指正,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特此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对在这五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予我谆谆教导的所有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5月.15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151
[3] 李敖.筋伤学.黑龙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203~205
[4] 王洪图.素问白话解.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7月.256~257
[5] 医宗金鉴.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0年7月.1147~1152
[6] 王之虹.推拿手法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7月.13
[7] 罗永芬.腧穴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5月.5~6
[8] 刘驰.袁秀丽.以痛为腧治疗腰三横突综合挣.按摩与导引.2003,3(2):51
[9] 邵铭熙,张大年,薛明新等.实用推拿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83~485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0,000.00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