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三联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7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由于肩关节及其周围的肌腱、韧带、腱鞘、滑囊等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或退行性变,导致局部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肩周疼痛,进行性加重,并向颈、肩、手臂及手部等处放射,夜间加重,肩部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特点。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一般多发于单侧肩部,亦有两肩先后发病或交替发病者。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中医又有“肩痹”、“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五十肩”等之称。

中西医对本病的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一。一年来笔者应用推拿手法、配合中药内服及功能锻炼对本病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及病变阶段,以临床诊断和客观依据相结合进行治疗。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7例,均根据病史、典型症状及肩关节功能检查明确诊断,并经X线检查辅助诊断。37例患者中,男16例,女21例。年龄在39~78岁之间,平均53.2岁;39~46岁2例,47~58岁23例,59~70岁9例,70~78岁3例。病程最长1年,最短27天,平均4个月左右。左肩19例,右肩15例,双肩3例。有外伤史者2例,肩关节肌肉明显萎缩者1例。均有患肩疼痛,肩关节周围压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动障碍。治疗次数最短7次,最长60次,平均每位患者治疗35次。

2诊断标准与临床分期、分型

2.1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1] 《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制定

1)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

2)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

3)肩关节周围疼痛,夜间尤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

能碍。

4)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条索状阳性反映物。外展功能

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病程久者肩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

5)肩关节功能检查:触耳试验(手指上举不能触同侧耳为重度,过耳不能触

顶为中度,过顶不能触对耳为轻度),胸前搭肩试验(手经胸前搭对侧肩,肘贴胸壁,肘尖距前正中线10 cm以上者为重度,510 cm为中度;5 cm以内为轻度)、后背触肩试验(手从背后触对侧肩,只能触骶尾及髋部为重度,触腰部位为中度,腰带以上为轻度)

6)X线检查:患者上肢下垂位肩关节前后位平片与最大上举位照片对照,划肩胛内轴线与肱骨干轴线夹角小于140°,作为肩周炎X线检查的客观指标。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2 临床分期

2.2.1 早期(疼痛期):以疼痛为主,功能受限较轻。肩部外观正常。局部压痛点多位于结节间沟、喙突、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着处、冈上肌附着处、肩胛骨内上角等处。患者最突出的表现是:疼痛日轻夜重,静止痛为突出的特征。功能表现为外展、内旋、后伸受限。

2.2.2 中后期(功能障碍期):功能受限成为突出的症状。随着肩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的减轻,疼痛和肌肉保护性痉挛也逐渐减轻。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粘连逐渐加重,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比正常减少1/4~1/2,上举、外展、内旋、外旋和后伸的功能均受限,严重者盂肱关节活动完全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多见于三角肌、肩胛带肌。压痛轻微或无压痛。

2.3 临床分型:

中医根据本病不同的病因和临床改变将其分为:风寒湿型、瘀滞型、气血虚弱型。为了临床上更好的作出诊断进行明确的手法治疗,笔者根据肩关节功能受限的范围不同,分为以下三型:

2.3.1 外展受限:患者主要表现患肢外展活动受限。

2.3.2 内收受限:患者主要表现患肢内收活动受限。

2.3.3 内旋后伸受限;患者主要表现患肢内旋后伸摸脊活动受限。

临床上患者绝大多数为混合型,但以其中1~2型的活动受限方向为主。

2.4 纳入病例: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笔者临床分型者,具有典型病史及主要临床表现,并经X线检查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排除颈椎病、肩部骨性病变及内脏疾病所致的肩痛可应用三联疗法治疗的患者属病例观察对象。

2.5 病例排除标准:[3]

1)左侧肩周疼痛应排除心脏疾患;

2)右侧肩周疼痛应排除肝胆疾患;

3)颈椎病引起的神经症状患者;

4)骨折、关节脱位、骨癌的转移;

5)风湿热;

6)痛风。

3治疗

3.1 治疗原则:早 期——疏筋活血、通络止痛。中后期——松解粘连、恢复功能。

3.2 推拿手法治疗 

3.2.1 准备手法:患者取正坐位,患肢下垂,医者站立于患侧,一手握持患肢手臂稍外展,一手施以滚法、拿揉法于肩前部、三角肌及上臂内侧,边施手法边促使患肢被动外展、内旋、外旋活动,操作时间3~8min。使肩部肌肉充分、完全放松。

3.2.2 点按法;医者用拇指依次点按肩井、秉风、天宗、肩贞、肩、肩内陵各穴各30s。夜间痛者重点按揉天宗穴。

3.2.3 弹拨法:医者先用拇指垂直紧贴肱二头肌长头,在肱骨结节间沟内沿肌腱走行方向弹拨;然后自上而下弹拨三角肌内侧缘、喙肱韧带,此条韧带的粘连是造成肩外旋活动障碍的主要因素;再嘱患者手扶于头部,医者用双手拇指沿冈下、肩胛骨外缘(相当于大圆肌、小圆肌、三角肌后缘区域)弹拨;完毕令患者手放下,然后拇指指腹或指端着力,指拨所有痛点条索状物。操作时间5~10min侧重指拨压痛较重的部位和块状或条索状物;对于块状增生粘连的组织,从其周缘开始拨离,逐渐向其中心移动。该法为治疗粘连期肩周炎的主要手法,要求用力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由轻到重,深透有力治疗部位要全面准确 弹拨后用拿揉法放松之。

3.2.4 活动关节法:

3.2.4.1 扳法:患者坐位

内收扳法:医者站于患者背后,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者腕部或托住其肘部,从背后将患肢向健侧肩关节方向扳动,逐渐用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外展扳法:者站于患侧后方,一手托住患肢使其缓慢抬高外展,至患肢感到疼痛时,突然再抬高10°左右,使患肩粘连撕裂。

后伸扳法、内旋后伸扳法者站于其患侧,用与患肩同侧的手按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患肢手腕部将患肢缓缓向后扳动,然后使其屈肘,手背贴于腰背部,将患肢沿脊柱缓缓向上扳拉一放一紧,逐渐用 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够忍耐为度。

临床上根据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的具体情况,每种扳法操作3~5次,对于活动障碍较重者可适度增加该方向扳法的操作次数。

3.2.4.2 摇法:医者站于患侧,一手扶住患肩,另一手握住其腕部或托住肘部,

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环转摇动2~3min,根据患肩粘连轻重分别做大幅度握腕摇肩法或托肘摇肩法尽可能使患肩运动幅度加大。

3.2.5 结束手法:医者站在患者的前方,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将患肢慢慢提起,使其上举,并同时缓缓向前上方牵拉提抖患肢1~2次,提抖时要求患肢充分放松,提抖频率要快,幅度逐渐增大。最后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3~5遍。

以上手法每次施术30分钟,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3.3 中药

三痹汤加减[4]:制乌头lOg、独活lOg、防风lOg、细辛5g、桑枝15g、白芍20g、桂枝lOg、黄芪20g、甘草lOg、当归12g、川芎lOg 。

  功用主治:补益气血,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法:水煎服,每日一剂,10日为一疗程。

3.4 功能锻炼

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原则上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可根据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选择下列方法。

1)弯腰晃肩: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2)爬墙活动: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

3)肩外展:双臂伸直,向侧平方向做外展活动,一次手心向上,一次手心向下,练数十次。

4体后拉手: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5内收及外展:患者坐或站位,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也可用患肢手掌搭对侧肩,健侧手掌托住患肢肘部用力将患肩内收。

3.5预防与护理

1)加强锻炼,增强信心,消除患者顾虑。

2)注意休息和肩部保暖,防止复感风寒使症状加重。

3每日循序渐进,克服急躁情绪。

4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94年制)[1] 和《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2]制定

1)痊愈:肩痛及压痛治疗后完全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

2)显效:肩痛及压痛治疗后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恢复到正常范围的

90 以上。

3)有效:肩痛及压痛治疗后有所缓解,肩关节活动有所改善。恢复到正常范围的

7590%。

4)无效:肩痛及压痛治疗后未见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 

4.2 治疗结果(见表4—2)。

4--2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37

    28

    6

    2

     1

  97.3%

其中一例无效者,因患病时间较长,肌肉萎缩严重;治疗次数最短7次,最长60次,平均每位患者治疗35次。

5典型病例

 者:何某某、男、54岁。 2006年12月1日来诊。

 诉:右肩及周围疼痛半年,活动受限2个月。

 史:患者半年前自觉右肩部不适,隐隐作痛,活动后消失,未治疗。一个月后直接吹空调冷风,肩痛加重,局部有发胀感。自行用药后疼痛减轻。两个月后因提重物,疼痛明显、夜间尤甚。近一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既往史:体健;无过敏史及传染病。

 查:(1)右肩关节肌肉轻度萎缩,肩前喙突处压痛并可触及结节,肩后肩胛冈下缘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物,肩胛内上角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

2)右肩功能活动检查:内收20°,前屈上举120°,外展50°,后伸内旋至L5S1,右手握力正常。

3)X线显示:右肩关节未见明显病变。

 断:右肩周炎(功能障碍期)

 疗:以上述三联疗法治疗1个疗程后,患肩疼痛基本消失,功能明显改善。继续治疗2个疗程后,患肩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6讨论

6.1 祖国医学对肩关节周围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肩关节周围炎在中医学中属痹症范畴。其发病原因古医籍中亦有记载。如:《灵枢·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5]《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內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人。” [6]现代中医总结古人经验认为其发病主要有内、外两方面原因。内因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外因为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等。

人到50岁左右,经云“七七肾气衰”,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血虚生痛,日久可致营卫失调,筋脉拘急而不用;或外感风寒湿邪,寒凝湿滞,客于筋脉关节,致脉络拘急而痛,关节屈伸不用;或外伤、劳损,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日久筋脉失养,拘急不用。[7]此三方面原因常常相互影响。

6.2 现代医学对肩关节周围炎病因病理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肩关节是人体活动程度最大的一个关节,最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急性或慢性损伤,发生无菌性炎症,炎症过程释放的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5—羟色胺、缓激肽等致痛物质,造成血液动力学改变及浆液性渗出,渗出物的机化使肌腱与腱鞘及关节周围组织发生粘连组织弹性降低,并最终导致关节挛缩,形成所谓“肩凝”。[8]   

病理变化主要为肩关节囊周围各滑囊增厚、挛缩伴纤维化的一种退行性改变,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各关节囊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逐渐形成关节内、外粘连.以至产生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现代病理学及解剖学研究已证实,肩周炎的病理本质在于滑囊和关节囊增厚、粘连及挛缩

6.3三联疗法的作用机理

6.3.1 推拿手法的作用:手法可直接刺激关节韧带,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

松解。疏通气血,并通过经络的内联外络,气血的循行流注而产生局部和全身的治疗效应。肩井、秉风、天宗、肩贞、肩、肩内陵各穴均可主治肩臂疼痛,点按之可舒经活络、解痉止痛;对肩部肌腱、韧带、局部痛点及条索状反映物进行弹拨可解痉止痛、剥离粘连:活动类手法可逐渐增加患肩的活动度,在放松的基础上,能有效的松解粘连,因其操作过程快捷、迅速,所以能使患者的疼痛减小到最大限度,并且有效的松解各块肌肉、肌腱在肩周的粘连。对功能障碍的恢复有重要的作用,适用于关节活动明显障碍者。

由于肩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是肩周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所以肩周炎治疗的关键在于松解肩关节周围的粘连,增大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同时要消除肩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笔者根据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不同,在采用推拿手法时有所侧重,对于肩关节不同范围功能障碍的程度,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扳法重点操作,内收活动受限较重的可重点做内收扳法,外展活动受限较重的可重点做外展扳法,内旋后伸活动受限较重的可重点做后伸和后伸内旋扳法。

6.3.2 三痹汤的作用:三痹汤具有补气血、祛风湿、止痹痛的作用。方制川乌性味辛苦热,走而不守,能内达外彻,能升能降,凡凝痼冷结于筋骨、经络、血脉者,皆能开通温散;细辛具有散寒止痛、祛风. 通络之功;独活、防风祛风胜湿;黄芪、当归补气血,治四肢关节疼痛,主治寒痹证,白芍、甘草均可缓急止痛,且大剂量白芍有较强的活血化瘀、通络镇痛作用;桑枝能引诸药;直达病所,功专祛风湿拘挛,得桂枝治肩臂臂痛。诸药合同,相得益彰。

6.3.3  功能锻炼的作用:功能锻炼主要是保持肩关节的活动范围,防止已松解的组织再度粘连,促进肌张力的恢复,减少肩周炎的复发,良好的功能锻炼是痊愈的有力保证。功能锻炼还可使肌腱和韧带的代偿功能增强,增加血氧供应,加速肌腱和韧带组织的修复过程。   

6.4 体会 

    推拿能疏经通络,活血化淤止痛,滑利关节,松解粘连。但是由于推拿时间和使用手法上的限制,不可能达到推拿后完全止痛的目的。配合内服中药可祛风散寒,行气活血,通痹破血祛瘀。内外结合相互补充,以增强机体内祛风活血化瘀的作用,弥补了推拿后仍然疼痛这一弱点,同时为病人减轻了痛苦。推拿配合功能锻炼可巩固推拿后的疗效,使挛缩的肌腱和韧带拉长,避免其回缩。所需治疗时间较单一疗法所需时间明显缩短。

总之,三者相合共奏行气活血、松解粘连、通利关节之功效。三者合一有四大优点:痛苦小,见效快,病程短,治愈率高。是比较理想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为治疗本病的首选。

 

 

 

 

 

 

 

 

 

 

 

 

 

 

 

   

 

 

在我大学五年的学习当中,得到了我的老师李春艳、桑林、汪伟、宋宇、杨磊、罗宏、艾民、孙晓峰、张智勇、朱立达、王亮华、李冬梅等多位老师的帮助和教导。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邢凯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妥之处给予了指正。在此,我特别向多年来给予我鼓励和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我的带教老师---北京按摩医院刘畅大夫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1月第一版(201)

2]吴少祯  吴敏  常见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一版(700—701)

3]冯天有  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年7月第一版,(81—83)

4]刘仁远 吴成贵 韩立军 三联医学与临床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年04月第1版 (455474)

5]敖清田  倪泰一  黄帝内经白话全译.附原版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130--296) 

6]华佗撰 中藏经 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0年7月第20次印刷(121--125)

7]罗才贵 推拿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104113)

8]桂允坤 推拿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作用机理分析 按摩与导引  2005年第21卷第10期  (2425)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5,125.00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