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丝竹空透率谷为主治疗不伴先兆型偏头痛5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探讨以丝竹空透刺率谷为主治疗不伴先兆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采用随机分配、对照治疗的方法,对确诊为不伴先兆型偏头痛的100例患者进行观察、治疗。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四寸毫针以丝竹空透刺率谷为主,并配以其它穴位,对50例不伴先兆型偏头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对照组不取丝竹空透率谷,其余穴位、刺法及疗程同试验组。并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的病情好转时间,总有效率,疗后症状积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以丝竹空透率谷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且病情好转时间,疗后症状积分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丝竹空透刺率谷为主治疗不伴先兆型偏头痛的疗效甚佳。

 

[关键词]偏头痛  丝竹空、率谷、透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神经内科疾病,是一侧或双侧发作性搏动性的剧烈头痛。发作时常伴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增快、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在头痛发作前常有视物模糊、闪光、偏盲、偏侧面部麻木、言语困难、偏侧肢体麻木或轻偏瘫等先兆,历时数分钟或半小时。好发于6~9月份,常因多种因素如天气、疲劳、某些食物、烟酒、月经及精神因素等而诱发。我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85.2/10万,男女比例为1:4,其中25~29岁的患者发病率最高,大约为1927.4/10万[1] 。近年来,对于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其发病机理至今仍未完全明了。国际头痛学会(IHS)将偏头痛分为六个类型,其中不伴先兆型偏头痛是指头痛持续时间大约4~72小时、发病特点呈单侧性、搏动性,有中等~强烈的痛感,常因上下楼梯等日常生活动作而加重。偏头痛在祖国医学中属头风、夹脑风、偏头风等范畴。对于头风病病因病机的中医认识主要为:风、火、痰、虚、瘀五端。由于对头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各有不同,故中医治法也较多,但主要以“通经活络,疏风止痛”为总则。本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丝竹空透刺率谷为主以达到其目的,用来治疗不伴先兆型偏头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本课题100例患者均为北京按摩医院门诊病人,确诊为不伴先兆型偏头痛,并能接受针灸治疗及相关检查。所有病人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62例;年龄最大的为75岁,最小的9岁。年龄9~29岁的48例;30~50岁的25例;51~70岁的17例;71岁以上10例。病程最短的1年,最长的20年,以上患者按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表一 两组患者情况年龄比较
组别 例数 9~29 岁 30~50 岁 51~70 岁 71以上岁
试验组 50 25 12 8 5
对照组 50 23 13 9 5
由统计学分析(x2=0.18,p>0.05),两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二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男 女
试验组 50 20 30
对照组 50 18 32
由统计学分析(x2=0.17,p>0.05),两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三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1~5 年 6~10 年 11~15 年 15~20年
试验组 50 20 15 10 5
对照组 50 21 14 9 6
由统计学分析(x2=0.20,p>0.05) 两组病程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四 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0~3分 4~7 分 8~11分 12~15分
试验组 50 2 11 15 22
对照组 50 3 10 14 23
由统计学分析(x2=0.30,p>0.05) 两组症状积分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二) 诊断标准
诊断标参照《国际头痛学会(IHS)关于偏头痛的分类诊断标准》制定[2]:
1. 满足以下的2~5项发作5次以上
2. 头痛发作持续4~72小时(未治疗)
3. 下列当中至少满足两项条件
(1) 单侧
(2) 搏动性
(3) 中等度~强度的疼痛(妨碍日常生活)
(4) 上下楼等日常生活动作使头痛加重
4. 发作中下述当中满足一项
(1) 恶心或呕吐
(2) 光过敏、声过敏
5. 下述当中满足一项条件
(1) 临床上可以否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头痛
(2) 临床上可疑有器质性疾病但通过检查可以否定
(3) 虽存在器质性疾病,但从过程看可以否定其与头痛有关
(三) 纳入标准
1. 符合以上临床诊断标准,年龄9~75岁。
2. 既往无质器性疾病或虽存在器质性疾病,但从过程看可以否定其与头痛的发生有关。
3. 既往无精神病史。
4. 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四) 排除标准
1. 颅内占位性病变、脑疝、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血肿及感染等引起的头痛,及其他类型的偏头痛。
2. 环枢关节半脱位引起的头痛,焦虑症,抑郁症引起的头痛。
3. 长期服用其他有关的治疗药物(如芬必得、布洛芬等),不能立即停药者。
4. 合并肝肾功能或者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5. 因耳部、眼部、鼻部、齿部疾病而导致的头痛的患者。
6. 治疗期间患者服用治疗头痛的药物。
二、治疗方法
(一) 针灸前的准备
1. 体位
患者取半仰卧位,嘱咐其全身放松,消除其紧张顾虑,使患者感到自然舒适
2. 正确取穴定位
在掌握骨度分寸、同身寸与解剖标志的的基础上用揣穴法按压、触摸、爪切、分拨腧穴局部,精确选取穴位
3. 消毒
(1) 选取合适的毫针进行高压、药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以达到灭菌的目的。
(2) 医者手消毒。在临针刺前,医者应先用肥皂水将手洗涮干净,待干后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后方可持针操作。持针施术时,医者应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
(3) 针刺部位的消毒。在患者需要针刺的腧穴皮肤上用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或先用2%碘酒涂擦,稍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脱碘。擦拭时应该从腧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当腧穴部位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保持清洁,防止重新污染。
(二) 具体操作
1. 试验组
(1) 取穴:丝竹空、率谷、风池、风府、百会、太阳、列缺、合谷、三阴交、太冲。
(2) 操作方法:患者取半仰卧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取4寸毫针,从丝竹空浅针横刺向率谷穴水平方向透刺。针感多从颞区向前额、枕部、顶部传导,以病人感觉温和的酸麻胀重为好。其余诸穴常规操作。留针时间一般30分钟左右,每十分钟捻转一次以加强疗效。每日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1~3个疗程。
2. 对照组
不取丝竹空、率谷,其余穴位、刺法及疗程同试验组。
三、疗效观察
(一) 观察指标
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并将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进行生理、行为评分,主要根据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标准判定[3](见下表)
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标准
症状 轻(1分) 中(2分)
重(3分) 最高分(15分)


疼痛的强度 有疼痛,但易被忽略 有疼痛,难以忽视,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有疼痛,难以忽视,影响正常生活,甚至需卧床
3分

疼痛发作的持续时间
4~10(小时)

11~20(小时)
21(小时)以上
3分

疼痛的发作频率
每周平均1次以内
每周平均1~2次
每周3次,或3次以上
3分

疼痛的伴随症状
伴有轻度的恶心,声、光过敏等症状, 恶心、呕吐,怕声、怕光,基本不影响正常生活 恶心呕吐、严重,不能闻声、见光,严重影响生活
3分

疼痛的缓解因素

稍作休息即缓解
疼痛经睡眠可缓解 卧床休息,不活动可缓解,或难以缓解
3分
(二)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标准》[4]、及《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标准》的各项指标疗后、疗前的分数比值多少来判定。
1. 治愈:头痛症状消失,随访三个月无复发;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95%。
2. 显效:头痛症状明显减轻,每月发作时间缩短或减少2/3以上;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60%。
3. 有效:头痛症状减轻每月发作时间减少1/3以上;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30%。
4. 无效:头痛症状未减轻;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30%,或未减少。
5. 偏头痛临床症状积分减少率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ⅹ100%
(三) 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50 10(20.0) 20(40.0) 16(32.0) 4(8.0) 92.0
对照组 50 5(10.0) 9(18.0) 20(40.0) 16(32.0) 68.0
由表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由统计学分析(x2=15.55,p<0.01),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1 (疗程) 2 (疗程) 3 (疗程) 4~最终无效放弃治疗(疗程)
试验组 50 20 15 11 4
对照组 50 8 8 18 16
由统计学分析(x2=16.16,p<0.01)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时间分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0~3分 4~7分 8~11分 12~15分
试验组 50 13 18 16 3
对照组 50 6 10 19 15
由统计学分析(x2=13.30,p<0.01) 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分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四、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29岁,教师;于2007年11月12日初诊。
主诉:左侧头部呈搏动样剧痛三年,加重一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左侧偏头痛反复发作3年有余,近一月来头痛发作频繁,大约3~5次/月。发作时头痛位置固定,呈搏动样剧痛,伴有恶心、呕吐、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怕声、怕光等症状, 疼痛持续时间超过24h,每次发作均服止痛片,间歇期服阿司匹林预防,疗效不佳。
既往史:无过敏史、传染病、及其它严重疾病等。
体检:T 36.5℃,P 85次/min,R 2O次/ min,BP 130/80mmHg,体格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情绪烦躁,呈痛苦状面容,左侧头部皮下可触及多处结节、条索。临床症状积分15分。
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及血脂、血流变等检查均正常;头部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
诊断:不伴先兆型偏头痛。
治则:以通经活络、疏风止痛为总则。
治法:采用四寸毫针,利用上述丝竹空透率谷为主治疗不伴先兆型头痛的方法治疗两个疗程。
结果: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随访3个月无复发,临床症状积分为0.符合临床治愈标准。
五、讨论
(一) 病因病机及治疗机理
1. 中医认识,偏头痛属“头风病”的范畴。主要病因不外乎外感内伤两大类。内伤头痛常因肝胆火逆、痰湿内阻、瘀血阻滞、肝肾阴虚、或阴虚阳亢、阳气衰微等而发作。因为头为诸阳之会,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于头,邪气稽留,阻滞阳络,以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蒙蔽清窍,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痛[5]。
虽然头痛的病因各异,但在治疗时主要以“通经活络、疏风止痛”为总则。取丝竹空、率谷即可达到“通经活络、疏风止痛”之功效。丝竹空位于额骨颧突外缘,正坐或仰卧,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是手少阳经脉的终止穴。《甲乙经》云:眩、头痛,丝竹空主之。故为治疗偏头风的要穴。率谷穴位于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髻1.5寸,角孙直上方取穴。它既是足少阳经脉的腧穴,又是足少阳、足太阳之交会穴,主治偏头痛。《玉龙歌》中提到:“偏正头风最难医,丝竹金针易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6]。针刺时由丝竹空沿皮下透率谷,可起到疏通手足少阳经的作用,具有疏散少阳风热,并可使其循太阳经脉以出机表。偏头痛的主要症状是偏侧头痛,中医认为“痛则不通,不通则痛”,而手足少阳经在一身经气的运行中起到枢纽的作用,《素问 阴阳离合论》在具体论述时提到“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7]”可见丝竹空透刺率谷同时取手足少阳两经,能起到疏通全身经气的作用,以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故选为主穴。
另取督脉之百会、风府,足少阳之风池,手阳明之合谷,手太阴之列缺,足太阴之三阴交,以及足厥阴之太冲,经外奇穴太阳,共治头痛。百会属督脉,位于颠顶,由手足三阳经交会,及五脏之气在头会合而成,可治头痛;风府可疏风散邪;风池即为足少阳经之穴,又为又为手足少阳经、阳维、阳蹻四脉之会,可平降肝胆之逆气,疏泄肝胆之火,为疏风之要穴,风池风府相配,可疏通头面经络,使之气血通畅;太阳为经外奇穴,是手足少阳经、手太阳经之交会穴能疏通三者之经气,使之气行血行,通则不痛;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能升能降,能散能通,能清气分之热;太冲为肝经原穴,可平肝潜阳,清利头目;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可健脾疏肝滋肾,也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列缺属太阴之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有宣肺祛风,疏通经络之作用,古有“头项寻列缺之说。”以上诸穴共配,可达到“通经活络、疏风止痛”之功,为治疗偏头痛之效方。
2. 从解剖关系分析可以看到,透穴部位的神经十分丰富,浅筋膜内血管神经丰富,分布有颞神经颧颞支(V2)、面神经颞支、耳颞神经(V3)、以及颞浅动脉、静脉的额支、顶支和眶上静脉小支。此外,还有伴随颞浅动脉走行的交感神经,其中耳颞神经与面神经颞支、颞神经分支(V1)、颧颞神经(V2)、枕神经(C2)之间有交通支结合,颧颞神经与面神经之间也有交通支结合。如此众多来源的神经分布和广泛的神经交通是透穴治疗偏头痛的解剖学基础[8]。
透穴时,在浅筋膜内行针,可直接刺激上述神经,产生较明显的针感。且用透穴法是一针两穴,较单独针刺丝竹空或率谷穴而言,针刺范围扩大,又恰恰选择了神经较多且交通丰富的部位,尤其是三叉神经的第2支、第3支都通过此区域,故取丝竹空透率谷能有效的阻断各个神经的痛觉反应,达到止疼的目的。所以对偏头痛有很好的疗效。
3. 现代医学认识,本病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血管源学说:此学说认为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先兆,然后颅外血管扩张。血管周围组织产生血管活性多肽导致无菌性炎症而诱发头痛[9]。
(2)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1984年Moskowitz发现了电刺激三叉神经节后导致硬膜血管无菌性性炎症,引起了偏头痛,故提出此学说。
(3) 神经元学说:神经元学说认为偏头痛发作时神经功能的变化是首要的,血流量的变化是继发的。
(4) 生化因素学说:可分为因一氧化氮强力扩张血管导致偏头痛的发生和低镁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增高易导致CSD的发生,而导致偏头痛。
(5) 遗传因素:认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有家族发病倾向的疾病。
( 6)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此学说认为可能因内在交感神经功能失调而致偏头痛[10]。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的研究大有进展,但生理及病理机制仍然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有一点却是十分相似的,我们发现偏头痛的发生几乎都是因为神经、血管的问题。通过实验室研究表明,针灸对神经血管的作用主要有:可以兴奋神经,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起到了镇痛作用;对交感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改善脑血流、脑代谢、脑功能;针刺还可以刺激神经,调节机体清除体内致痛的P物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从而提高了痛阈;针刺穴位还可以刺激肾上腺素能与胆碱能神经,调节脑血管的收缩与舒张,使脑血流的速度发生变化[11],对偏头痛的治疗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丝竹空透率谷为主可以很好治疗偏头痛的机理大概就在于此。
(二) 注意事项
丝竹空透率谷时,针由丝竹空刺入皮下,沿皮下向率谷进针,针感多从颞区向前额、枕部、顶部传导,以病人感觉温和的酸麻胀重为好,一般留针半小时。在针刺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针刺不应过深。针刺时应始终在浅筋膜内行进,此层神经丰富、交通广泛,可获得良好针感。针刺激神经后,对痛觉的阻断作用可即时达到止痛目的。深部的感觉神经渐少,针刺过深时,对感觉神经的刺激减弱,疗效都会随之降低。
2. 注意出血。针刺范围之内有颞浅静脉、颞浅动脉经过,且有许多血管吻合,针刺时最易刺伤血管而出血形成皮下血肿。所以在针刺时针的行进易缓、针刺易浅,这样可以减少出血几率。
3. 防止感染。针刺部位的浅静脉与眶上静脉之间有吻合,借此途径与颅内血管相通。如果感染可能会蔓延到颅内,照成严重后果,所以针刺时必须严格消毒[10]。
(三) 控制病因
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吃蔬菜、新鲜瓜果、禁辛辣与厚味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和乐观的的情绪,可以预防偏头痛的发作。

致 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史勇老师、桑林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给予了指正,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特此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对在这五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予我谆谆教导的所有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请允许我向诸位老师真诚的到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最后诚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 邱焱.偏头痛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1998.3(15).176
[2] 五十岚,久佳.头痛专辑(一).日本医学介绍,2002.12(21).529~531
[3] [美]伦道夫W.埃文斯,尼南T.马修主编.头痛诊疗手册.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38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第一版. 201
[5] 王莒生.中医临床家王乐亭.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8~69
[6]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6
[7] 刘力红.思考中医.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06
[8] 彭裕文.局部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26
[9] 刘若卓.于生元.偏头痛发病机理的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2.8(4).225
[10] 毛悦时.偏头痛发病机理的研究.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96.4(23).77
[11] 王健.血管性头痛病人48例针灸治验.齐鲁医学杂志,2001.3(4)247
[12]朱晓军.从解剖学关系探讨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机理.中医药研究,1999.6(15).23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3,046.88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