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辨证分型治疗急性腰扭伤38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使离槽的筋入槽,痉挛的竖脊肌恢复正常的肌张力。治疗方法:以动压法为主配合理法、点法。结果:治疗急性腰肌扭伤患者38例,治愈率73.12%,好转率25.99%,无效0.88%。,;总有效率达98%。结论:本方法疗效好,操作简单,方便,无副作用,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是一种较好的疗法。

[关键词] 辨证 分型 急性腰扭伤
急性腰扭伤是指腰骶、骶髂及腰背两侧的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及滑膜等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从而引起腰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俗称“闪腰”,是腰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的人和平时缺乏锻炼,肌肉不发达者,易患此病。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可致损伤加重而转变成慢性腰痛。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这里我们报道38例急性腰扭伤的患者。数据收集包括性别、年龄、腰骶部既往病史、损伤原因、疼痛感觉、功能活动范围、工作性质、合并疾病以及疼痛部位等。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男女比例约为2.2:1。患者年龄最大69岁,最小为12岁。就诊时病程最短为30min,最长为1月。87.23% 的患者源于负重过度,24.23%的患者源于突然剧烈运动,48.02%的患者仅仅是在一般情况下弯腰或侧身取物、开门或者睡觉时转身等。疼痛部位:66.52 %的患者表现一侧腰痛,33.48%的患者表现为双侧腰痛。16.74%的患者单纯表现为腰部疼痛,29.52%为腰背痛,35.68%腰骶痛,18.06%疼痛涉及背部和骶部,51.10%合并髋部和大腿肌肉疼痛等
1.2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诊断:
1.2.1 有腰部扭伤史、多见于青壮年。
1.2.2 一侧或两侧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翻身、坐立和行走,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以减少疼痛。
1.2.3 腰肌和臀肌痉挛,或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损伤部位有明显压痛,
脊柱生理弧度改变
2 临床表现及分型
2.1 临床表现
急性腰扭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疼痛与功能障碍。患者年龄多在30-50岁,可能有慢性腰痛史。此次发作多因腰部轻微扭伤。腰痛可逐渐加剧,也可在损伤后立即出现腰部剧烈疼痛或伴交锁感,腰部运动及负重功能受限。不能翻身、弯腰、或挺腰困难、常保持一定强迫姿势,或以两手扶住腰部。改变体位时腰痛加重。患者常需自我寻找合适角度进行体位的改变。腰痛可连及患侧臀部及大腿,但一般不超过膝关节,其部位及疼痛性质较模糊。检查见腰部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脊柱可有侧凸。整个腰部肌肉痉挛。也可有臀肌痉挛。棘突上、棘突间、棘突旁、椎间关节、骶棘肌起点处、腰3横突处、骶髂关节后方局部、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域可能有压痛,按压时疼痛剧烈,痛点固定。可触及偏歪的棘突处及棘突旁软组织纤维化的剥离感。患者一般没有阳性神经体征。腰部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段脊柱侧弯,生理曲度变直.可见脊柱退变性表现或骨结构发育畸形。也有腰椎椎体后缘重影、关节间隙狭窄不对称、双侧椎弓根不对称等脊椎旋转征象。
2.2 分型
根据临床表现,分型如下:
2.2.1 1型 急性腰肌损伤
除有腰扭伤的一般症状外,有时还可出现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受限;重者腰痛剧烈、活动十分不便,坐卧及翻身困难;于咳嗽、深呼吸时疼痛加重,肌痉挛明显;主动屈伸腰部均明显受限,有明显的局部压痛;脊柱生理曲度变直或倾斜。
2.2.2 2型 腰背筋膜损伤
急性损伤常表现为局限性压痛,并常固定在腰2-3横突处,有时疼痛扩散至腋窝;骶棘肌痉挛、弯腰受限、脊柱侧弯
2.2.3 3型 急性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此类损伤其主要疼痛与压痛部位在棘突或棘间,弯腰时疼痛加重,棘间韧带损伤可表现腰部前屈及后伸都可引起疼痛加剧。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有时受限。
2.2.4 4型 髂腰韧带损伤
髂腰韧带起于髂嵴后部内侧面,止于横突顶部。当腰前弯时,此韧带紧张,一旦超过限度.可引起该韧带损伤,造成一侧或两侧髂腰角疼痛,腰前屈或向健侧屈曲时疼痛加重有时疼痛可扩散至下肢,直腿抬高受限,但无神经根压迫症状。
2.2.5 5型 腰骶关节损伤
此类扭伤,腰部疼痛剧烈,腰部活动明显受限。不论向某个方向活动均可引起腰痛加剧,不能站立及行走,下肢抬高受限,屈曲双膝双髋受限。
3 治疗
3.1 基本手法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
3.1.1 医者双拇指点按腰眼,嘱患者屈伸腰部,反复3至5遍。
3.1.2 医者双手提拿患者腹直肌,嘱患者屈伸旋转腰部,反复各3至5遍。
3.2 辩证加减
3.2.1 1型及2型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以左侧为例,医者一手拇指,按压痛点上方肌纤维并向上推,另一手拇指按压痛点下方并向下推,反复施术3至5遍。
3.2.2 3型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医者一手拇指按住损伤处上一棘突的棘上韧带,并向上推,另一手拇指按损伤处下一棘突棘上韧带,并向下理,反复3至5遍,棘间韧带对症手法:医者双拇指沿损伤棘间韧带两侧,向中线按压,并嘱患者屈伸腰部反复3至5遍。
3.2.3 4型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以左侧为例,医者左手拇指按于骶髂内侧痛点,嘱患者前屈腰部,既而向患侧旋转,然后向健侧旋转,最大幅度后向患侧后仰腰部,反复施术数遍。
3.2.4 5型
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腰部前屈,医者一手经患者一侧腋下穿过,握于对侧肩前,另一手扶于腰椎棘突侧面,双手向相反方向用力,使患者腰部进行旋转,反复施术3至5遍,然后双手交换,在患者对侧施以同样方法,施术时可闻及腰椎关节弹响音,无腰椎关节弹响音也不可暴力施术。
3.3 加减手法
3.3.1 对于疼痛严重的患者,可用拿捏腋后筋的方法予以止痛。
3.3.2 施术后腰肌仍有痉挛者,可点患者两侧天宗穴。
3.3.3 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患者仍有残余症状者,可点按人中穴。
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灵活运用辩证治疗,患者往往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证型,应用相应手法配合治疗。
4. 疗效评定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 :
4.1.1 治愈:腰部疼痛消失,脊柱活动正常。
4.1.2 好转:腰部疼痛减轻,脊柱活动基本正常。
4.1.3 无效:症状无改善。
4.2 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全部采用上述方法治疗,1疗程(1周为1疗程)后痊愈率为73.12%,好转率为25.99%,无效率为0.88%。
5.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37岁。于2007年10月19日就诊。患者自述1天前因搬动重物弯腰用力时,突觉腰部疼痛剧烈.不能活动,遂回家休息并外擦红花油。1天后症状无缓解来我院求治。查体:患者双手扶腰.痛苦面容。腰骶部压痛明显,腰部活动受限,经拍x光片腰椎正侧位无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腰扭伤1型(急性
腰肌扭伤),给予手法治疗。第1次治疗后患者自觉上述症状缓解,腰部已能活动,尤其弯腰可达90度。嘱患者回去后卧床休息,隔日再来进行手法治疗。共治疗3次,患者腰痛及腰部活动受限症状全部消失,已达到临床治愈。随访2月无复发。
6 讨论
6.1 病因病机
6.1.1 现代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急性腰扭伤是一种最常见的腰骶部软组织急性损伤,以及由此而引发的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一般认为,急性腰扭伤的发生与腰部独特的运动解剖生理特点,加之暴力冲击,猛力扭转,过度屈伸等因素有关。有腰部外伤史者,则更易发病。
6.1.1.1 腰部的主要解剖结构包括脊柱腰段及其周围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脊柱腰段由五块不规则腰椎及其连接装置构成,上承第十二胸椎,下续第一骶椎。锥体前有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后伸和防止椎间盘前突。锥体后有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度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后突。后纵韧带自腰以下逐渐变窄,至腰骶关节时只有原来一半宽。各腰椎横突间、棘突间及棘突上尚有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相连,具有限制脊柱过度侧屈、前屈功能。与腰部活动密切相关的肌肉主要有竖脊肌,腰方肌,髂腰肌,腹直肌,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等。腰部的特殊解剖结构决定了其既可绕冠状轴做前屈后伸运动,也可绕矢状轴做左右侧屈,绕垂直轴左右旋转及绕多个轴的环转运动。但其正常生理活动范围限定在前屈90度左右、背伸30度左右、左右侧屈各40度左右、左右旋转各30度左右。
6.1.1.2 腰部承受着人体上半身的体重,而由上可知,在腰段承受这些重量的骨组织只有脊柱腰段,因此,腰段的软组织承受了很大的重量,其中由以骶棘肌承重最大,若突然的暴力或很大的扭转力作用于腰部,打破了脊柱及其软组织受力的平衡,则易导致腰部肌肉筋膜、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产生撕裂或肌腱韧带纤维部分断裂与滑脱移位,以及腰椎体后关节错缝、滑膜嵌顿绞锁等损伤。而软组织受损,则炎性物质聚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局部水肿,组织缺血缺氧,发为炎症。炎症反应刺激局部神经末梢而引起疼痛,疼痛又使肌肉保护性痉挛,从而加剧疼痛及功能障碍。
6.1.2 祖国医学对急性腰扭伤的认识
中医认为,急性腰扭伤多由于跌仆闪挫导致经过腰部的经脉痹阻不通,气血瘀滞,筋肉受损拘急,关节不利所致。气血瘀滞,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关节不利则活动障碍。正如《金匮翼》所云:“盖硬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其脉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脉涩,日轻夜重者是也。《医部全录》亦云:“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而腰不可
以也”。
6.2 手法机理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将人体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腰背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分别与腹部的任脉、足少阴肾经相表里。医者提拿患者腹部中枢穴附近腹肌时,刺激了任脉与足少阴肾经,即可激发督脉与膀胱经经气,使背部气血调和通畅,通则不痛。再辅以推扳复位及局部理顺手法,可收到良好疗效.本法也是“对应补偿系列调节原理”的应用,“对应补偿系列调节原理”是指由于某肌群病变而引起其对应部位肌肉与其相适应的变化,以补偿原发部位肌肉病变而引起的功能障碍、功能失调或功能减弱,腰肌与腹肌相对应,当腰肌急性损伤时,腰部出现疼痛、肌紧张或痉挛,必然引起对应的腹肌发生与其相适应的变化,以补偿腰肌损伤引起的功能损害,这是人体生理的自我控制和调节。但人体这种原发的补偿是极为有限的,医者提拿患者腹肌后,将促进和加强患者的这种对应补偿系列调节功能,从而改善或消除对应的腰部肌肉、韧带的紧张、痉孪和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受伤的软组织修复。
6.3.治疗体会
腰扭伤属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多发病,有些损伤较重者由于诊断错误或手法治疗不当不能获得早日治愈。所谓诊断错误是由于急性腰扭伤中有些扭伤误诊为其他疾病,更多的还是在腰扭伤中虽属腰部扭伤,但种类不同.手法治疗也就不同,当我们用手法治疗时,这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 不同类型的腰扭伤就应用不同手法.要区别对待,不能千篇一律地用同一手法治疗。这也属于中医辨证施治的一个方面。在腰扭伤中,忌用暴力手法。因急性腰扭伤的大部分病人对手法的刺激均十分敏感,手法过重会引起肌痉挛加重,某些腰扭伤在急性期应该抓紧时机,不能草率。不论在诊断上还是治疗手法的选取上,都应慎重,防止在急性期由于误治或治疗不当留有后遗症,即长期的腰骶部慢性疼痛,时好时坏,给病人带来极大不便。
急性腰扭伤是一种急性病症,往往疼痛强烈,活动严重受限,故许多患者,特别是初次就诊的患者,如用通常的俯卧位手法,由于患者难以俯卧,则往往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不便。故在治疗过程中全部采用坐位手法,这样可使
患者易于接受和配合又能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痛苦。
6.4 注意事项
6.4.1 卧硬板床,护腰带固定腰部3-5天。
6.4.2 护腰带固定腰部。
6.4.3 局部保暖。
6.4.4 症状缓解后,逐步加强腰肌锻炼。

致 谢

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五年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了许多老师的教导和帮助,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王亮华老师耐心的指教,对我遇到的许多难点和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疑,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王亮华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同时也向多年来,一直谆谆教导我的所有老师们表示忠心感谢。最后诚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

参考文献
[1] 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121
[2] 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0
[3] 李彦平、赵欣.实用疼痛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2月.163
[4] 王海泉.急性腰扭伤的防治.金盾出版社,2003年1月.26
[5] 刘名.针刺后溪穴治疗急性腰扭伤37例临床报道.中国期刊网,2005.第3期
[6] 张山.针刺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63例临床观察.中国期刊网,2005.第7期
[7] 吴敦序.中医基础理论,(盲文版).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8年4月.224
[8] 清·张振鋆.厘正按磨要术,(盲文版).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1998年4月.84
[9]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212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2,234.38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