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松筋整复减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约占颈椎病患者的60%,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颈椎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可以说是长期伏案工作人员的职业病,患病率高达20.4%[2]。笔者在一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总结了一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松筋整复减压法,本法是以传统的推拿手法为基础,配合颈椎牵引,对颈椎的错缝进行整复治疗,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笔者应用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29岁,最大者67岁,平均年龄49.8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6年。患者均有颈、肩部不同程度的疼痛或不适感,并向单侧或双侧上肢部放射,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片显示颈椎的生理前屈有不同程度的变小,甚至反弓,病变之椎间隙变窄,左右不对称,有不同程度的侧弯。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

    1.2.1 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

    1.2.2 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

    1.2.3 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

    1.2.4 颈部活动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摸到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1.2.5 X线正位摄片显示:关节增生;张口位可有齿状突偏歪;侧位摄片显示:颈椎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有骨质增生或韧带钙化;斜位摄片可见椎间孔变小。CT及MRI检查对定性定位诊断有意义。

2治疗

2.1 治疗原则

    解痉通络止痛,理筋整复,增大椎间隙以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

2.2 治疗方法

松筋整复减压法包括松筋解痉止痛法和整脊减压法两个阶段,前者的目的是放松肌肉、解痉止痛,为后面的治疗做准备;后者是治疗本病的关键阶段,在颈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的基础上,调整脊柱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缓解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2.2.1 松筋解痉止痛法

2.2.1.1 放松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双手拿揉患者颈项部、两肩及患侧上肢,施术3~5分钟,以放松紧张的肌肉为宜。

2.2.1.2 解痉止痛法:医者先用拇指弹拨颈椎两侧的软组织,自上而下施术3~5分钟,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再用掌根按揉患者脊柱两侧肌肉(T1~T6),双手拇指叠压肩胛骨内上角敏感点约3分钟。随后再用肘部按压患者肩部(肩井穴区域附近),同时做小幅度的揉动,以患者能忍受为宜,时间2分钟,患侧为主。

    2.2.1.3 经穴点按法:医者用拇指点按风池、肩井、天宗、患肢肩髃、曲池、合谷等穴各半分钟。

    2.2.2 整脊减压法

    2.2.2.1 颈项拔伸运动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在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用力且勿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患者下颌部,并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仰及向左右旋转,持续时间约1分钟。

    2.2.2.2 牵引减压法:患者取坐位,采取枕颌牵引法,牵引姿势以头部略向前倾为宜,牵引重量根据患者性别、年龄、体质强弱和临床症状而定,时间15~20分钟。牵引完毕后再予以轻柔的拿法、滚法,以消除牵引所带来的不适感。

    若患者棘突偏歪明显,影响颈椎的活动,颈椎拔伸运动法未能纠正者,可在牵引之前施以颈椎旋转定位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以一手拇指顶按住病变颈椎棘突旁,另一手托住对侧下颌部,令患者低头,屈颈至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关节间隙张开时,即保持这一前屈幅度,再使其向患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将其头部慢慢旋转,当旋转到有阻力时略为停顿一下,随即用“巧力寸劲”做一个有控制的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此时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同时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

    本法时间每次约35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第一个疗程每日一次,随后隔日一次。

2.3 注意事项

    2.3.1 治疗前要排除其他疾病,如颈椎骨折、骨肿瘤等等。

    2.3.2 治疗手法要柔和渗透,用力大小要适宜,切忌暴力、蛮力。

    2.3.3 嘱患者要注意局部保暖,不要长时间的保持一种体位,睡觉枕头不宜过高。

    2.3.4 若本法治疗无效或使病情加重,建议采用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判定标准[3]

    治愈:颈肩臂痛消失,上肢无麻木;

    显效:颈肩臂痛及上肢麻木明显减轻;

    有效:颈肩臂痛及上肢麻木减轻、改善,但仍有颈酸无力;

    无效: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病例治疗三个疗程后,治愈17例,治愈率达53.1%;显效11例,占34.4%;有效3例,占9.4%;无效1例,占3.1%。总有效率高达96.9%。

4典型病例

    高某某,女,47岁,高中教师,2006年9月16日初诊。

    主诉:看书或长时间工作后颈、肩、后背部疼痛,并伴有右侧上肢发麻半年。

    病史:半年前因工作繁忙,长时间加班而患病。每次工作后,自觉颈、肩、后背疼痛不适,右侧上肢麻木,休息后症状减轻。患者感觉尚可忍受,于是没有就诊。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着正常工作,夜间更甚,经常因疼痛而不能入睡。

    检查:局部压痛明显,颈部活动受限,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X线正位片显示C4~C7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斜位片显示C5~6、C6~7椎间孔轻度变小。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次后,患者自述症状有所减轻,二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又巩固一个疗程后痊愈。

5讨论

5.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对颈椎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很早,《内经》中将颈椎称“天柱”,虽未明确提出颈椎这一名称,但关于颈椎病方面的论述,散见于“头痛”、“眩晕”、“颈筋急”、“颈肩痛”等多个条目之下,认为颈椎病是在肾气亏虚(颈椎退变)的基础上,继发骨损伤、骨痹、筋断、筋走、筋歪、筋弛,导致项背肩臂痛、眩晕为主证的系列病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的“痹症”、“颈肩痛”范畴。其病因无外乎外感、外伤、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畸形等方面[4]。《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5]”,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直或疼痛,转则不利,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5]”;《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5]”;此外再加上外伤以及长期的姿势不良等导致颈部肌肉痉挛,脉道瘀阻共为其外因,如《张氏医通》云:“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挟脊而上,至肩背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者”。 

    现代医学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髓核的突出与脱出,后方小关节的骨质增生,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以及其相邻的三个关节(椎体间关节、钩椎关节及后方小关节)的松动与移位均可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与压迫。近年来发现,长期低头工作是引起颈肌慢性劳损的最直接和最常见的病因,因为低头伏案过久易使颈肌痉挛,久之颈部肌肉可纤维化,肌力减弱,使动力平衡被破坏并进而影响静力平衡,最终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现代医学还认为颈椎病的组织增生、组织压迫及发病机制都有一定的生物力学基础,《实用骨科学》[6]认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椎体间不稳定,椎体边缘产生骨刺或间盘破裂,髓核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而发病。

5.2 松筋整复减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肌肉痉挛、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导致椎间隙变窄,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造成的,因此治疗时,应当先解除肌肉痉挛,在肌肉得以充分放松、疼痛缓解的基础上,应用整复类手法调整脊柱内外平衡,使错位的小关节恢复正常位置,再加上颈椎牵引,可以拉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松筋解痉止痛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颈肌紧张、痉挛、疼痛等症状,若此时应用脊柱整复类手法进行治疗,容易使患者更加紧张而影响疗效,因此在整复治疗之前充分放松肌肉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放松手法是松筋整复减压法的起步,拿揉法可以使因疼痛而紧张的肌肉得以初步的放松,为随后的治疗作准备。解痉止痛法能充分放松颈、肩部的软组织,颈部软组织的病变在颈椎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与颈椎病的高度相关性已得到临床愈来愈多的重视。弹拨手法与受术部位的接触面积较小,但压力较大,能使局部的组织压在较大幅度有节律的变化,而具有很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时弹拨类手法具有较强的温热作用,但发热是从患处的局部深层透出,能够有效的促使局部的小血管扩张,局部的代谢增强,可有效促进炎性介质的排泄,使局部酸碱平衡失调迅速得到纠正,从而减轻神经根的水肿,促进异常神经递质代谢,迅速缓解炎症反应,而起到很快消炎止痛的作用。这类手法还能迅速有效地缓解肌肉的痉挛,解痉止痛,主要表现在对压痛点或颈部的一些阳性反应点应用弹拨手法时,通过对局部压痛点,即中医所谓的“筋结”之处施行弹拨类手法,可调整神经感受器及其传入途径,调节神经功能,并且增强脊髓水平的闸门控制效应,抑制阶段性痛性肌痉挛(压痛点),通过抑制丘脑相关神经核团的痛放电,以激活脑的下行抑制系统,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EAS),调节镇痛物质的分泌而发挥迅速缓解疼痛,缓解软组织的痉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肩背部疼痛不适,按揉肩背部肌肉能舒筋通络,使肩背部痉挛的肌肉得以放松,具有“松则通”的作用,按揉手法作用于局部所产生的刺激效应可调整机体植物神经的机能活动,使交感神经处于抑制状态,减弱交感神经的传出活动,减少疼痛信息传入冲动而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同时,这类手法的温热刺激作用还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液通透性增加,血流速度加快,促进炎症物质的分解、转化和排泄及炎症代谢产物的吸收,减轻其对神经血管的刺激而产生的疼痛症状[7]。同时,因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可摸到条索状反应物,并伴有压痛,按压该处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痛域,缓解肩背部的疼痛不适感。另外,还可根据疼痛的部位分部特点点按风池、肩井、天宗、肩髃、曲池、合谷等穴,风池、肩井是足少阳胆经循行于颈、肩部的腧穴,风池穴有疏风通络之功,而风邪又是引起本病的外因,有“风为百病之源”之说,故选用风池穴,点按肩井穴可以解除肌肉痉挛,缓解肩部疼痛。天宗穴为手太阳之经脉循行于肩胛部的腧穴,点按该穴能缓解肩背部疼痛,《甲乙经》有“肩重肘臂痛,不可举,天宗主之[8]”之论述,故应取之。因神经根受压,引起上肢的疼痛、麻木症状,而肩髃、曲池、合谷为手阳明经循行于肩臂部之三穴,点按这三穴,可以缓解上肢的不适感。

    整脊减压法:本法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关键阶段。经上述手法治疗后,颈部的软组织得到了充分的放松,疼痛症状缓解,此时,正确适当的应用该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本法包括颈椎拔伸运动法和牵引减压法:颈椎拔伸运动法比较安全,可以拉开椎间隙,扩大椎间孔,减轻神经根的压迫,使椎骨的小关节处于相对松弛的状态,此时做颈项的被动运动,能滑利关节,有“动则通”的作用,可以调整颈椎关节的解剖位置,使紊乱的小关节得以纠正而恢复内力学系统的平衡;另外,颈椎拔伸运动法还有一定的松解关节周围软组织与神经根粘连的作用,缓解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若颈椎棘突偏歪明显,且影响颈椎正常的生理功能,在经上法未能纠正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使用扳法,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牵引减压法放在治疗的最后,是本套手法的特点。经上述手法治疗后,颈部的肌肉得以充分的放松,此时再牵引,可以减少患者因疼痛、肌肉的紧张痉挛所产生的对抗力量,而更好地达到牵引的目的。通过牵引,可使椎间隙增宽,椎间孔扩大,可改善小关节及软组织的嵌顿,有利于髓核的还纳,或改变增生骨质与被压迫组织的位置关系,从而解除或缓解神经根的压迫症状。由于长时间的牵引,多数患者会感到颈部有不适感,这时可以用轻柔的拿法或滚法来消除不适感。

    6结语

    通过临床实践得知,应用松筋整复减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够有效地缓解或消除神经根的压迫症状,止痛作用明显,疗效满意,而且操作简单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在论文的编写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难点和疑问,全凭我的指导老师耐心的指教,为我解难答疑,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朱立达老师。同时我也感谢曾教过我的各位老师。最后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参考文献

 

 

[1]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65

[2] 朱凤华,孙翔.长期伏案工作人员颈椎病患病率调查.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93,(1): 37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管理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

[4] 郭成瑞. 宣痹通络汤治疗颈椎病43例.新中医,1995,(7): 20

[5] 谢华.黄帝内经.北京: 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39~396

[6] 葛宝丰,胥少订,徐印坎.实用骨科学.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462~1465

[7] 姜宏等.推拿镇痛的神经机理研究与假说.中国康复,1990,(1): 44

[8] 罗永芬.腧穴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1月.101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6,468.75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