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国内近二十年非手术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概况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中神经根行是其最常见的类型,占颈椎病总发病率的一半以上。随着电脑的普及,工作压力的增加,本病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本文介绍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分析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综合阐述了国内近二十年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各种非手术疗法及其作用,并提出了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非手术疗法 颈椎病 推拿 针灸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神经根型颈椎病系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临床表现的总称。
目前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大多数的医学专家主张非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非手术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根据颈椎病分型之不同选用其中一种或二至三种方法,同时施行。现将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国内近二十年来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好发年龄为40~50岁,以男性居多,发病过程多为慢性。症状可为一侧性或两侧性,通常为单根神经根受累,也可由多节段病变致两根或多根神经根受压。颈椎病变主要见于颈4~颈5以下,以颈5、颈6与颈7神经根受累最为多见。
1.1 神经根症状:
1.1.1 一侧或两侧上肢放射性痛和感觉障碍。疼痛沿着上臂、前臂和手指放射,手指有麻木、过敏、异样感。手指精细动作困难。
1.1.2 患肢前臂、手与手指感觉障碍,肌力减退,肌肉萎缩,肱二头肌反射(C6)或肱三头肌反射(C7)减弱或消失。
1.1.3 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
1.2 颈肩部症状:
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痛,疼痛可向肩部及肩胛骨内侧放射,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棘突间、棘突旁或沿肩胛骨内缘有压痛点。同时伴有头痛症状者也并非少见。
1.3 影像学检查:
X线正位片可见颈椎侧弯,钩椎关节不对称、增生,棘突偏歪,椎间隙狭窄。侧位片可见颈 椎曲度变直或反弓, 椎后连线中断、成角、椎体后缘增生。斜位可见椎间孔狭窄。
2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是:
(1) 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时加重;
(2) 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颈活动受限;
(3) 牵拉试验、压头试验阳性;
(4) 颈椎X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1]

3发病机理
3.1 现代医学的观点
3.1.1颈椎退行性改变:随着年龄的不同阶段发展,颈椎及椎间盘可发生不同的改变,在颈椎体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同时,椎间盘也发生相应改变。
3.1.2外伤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
3.1.3慢性劳损:长期处于不良的劳动姿势,椎间盘受到来自各种方面的牵拉、挤压或扭转。
3.1.4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引起纤维环损害。
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
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引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 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 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
总之,在其病因中,颈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生发展病理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引起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如:相邻椎体后缘及外侧缘的骨刺形成、小关节及钩椎关节的增生肥大、黄韧带的增厚及向椎管内形成皱摺,这些病理性因素与椎间盘一道均可对颈神经根形成压迫。而颈椎椎管的发育性狭窄以及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发生的颈椎不稳也是造成颈神经根压迫的因素。
3.2 祖国医学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关于颈椎病的论述很多,主要分散见于“眩晕”、“头痛”、“项强”、“颈肩痛”、“痹证”、“痿证”、“痉证”、“瘫证”等。现时最早关于颈椎病有关记载是马王堆出土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所记载的是痹痛症:“病足小指癈,膊痛、脚痛、睢痛、腰痛、挟脊痛、项痛、手痛”。此外《灵枢·经脉》篇亦有相关的描述:“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肩、臑、肘、臂外后廉痛”。说明2000多年前,我国医学对颈椎病已有一定的认识。
神经根型颈椎病, 就其症状、体征及发病机理来看, 属中国传统医学“痹证”范畴。因而, 临床上有称之为痹证型、麻木型或痹痛型颈椎病的。其病因多责之于风寒湿邪, 即《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又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如结,如裂。” 痹又可分为五体痹、五脏痹。《素问·痹论》曰:“五藏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所谓痹者, 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 风寒湿邪之为病, 必于机体或颈部的正气虚弱之时, 即所谓“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造成机体这种虚弱状态的原因, 多认为是过久的伏案工作或用枕不当, 致颈部肌肉劳损、气血不达、卫外不固, 或年老体虚、肝肾亏损、气血衰少、筋脉虚弱等。 此时, 若为风寒湿邪所乘, 则易客于颈项, 致太阳经气机不利、营卫不和、经脉痹阻。《伤寒论》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又如清代的林佩琴在《类证治裁》曰:“肩背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宜风药散之。肩背痛,脊强,腰似折,项似拔,此足太阳经气郁不行。” 另外,也有认为颈部外伤, 损伤脉络, 离经之血滞留经脉, 气血痹阻, 即“污秽之血不行, 乃至瘀血内结”也是其发病原因之一[2]。总之, 不论是劳损、外邪还是外伤瘀血, 其最终都将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失养而发为本病。
4非手术治疗方法
非手术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占极重要地位,其特点具有病人痛苦少、花钱少、不破坏正常解剖结构。绝大多数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可以得到康复,非手术治疗是以中医为主的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包括常用手法、牵引、固定、针灸、中西药物、理疗等方法。根据近年国内外学者对本病的认识、探讨及临床治疗经验,本人将其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推拿疗法、针灸、牵引、中药疗法、穴位疗法、小针刀疗法、理疗及综合疗法八大类。现将其综述如下:
4.1 推拿疗法
根据中医理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多属于“痹证”范畴,是由于局部经络气血受阻所致。推拿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温经散寒、解痉止痛等,故推拿疗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的指导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显效颇多。曾氏[3]提出颈椎病病因分型,该分型反映了骨关节及软组织的状态。依此分型指导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椎病110例,其中治愈40例,治愈率36.4%;好转56例,好转率50.9%;总愈转率达87.3%。徐氏[4]单用推拿治疗94例,依次采用松筋、整复、点压手法,结果治愈58例,占61.7%;有效34例,占36%;总愈转率达97.7%。王氏[5]以坐位定点旋转,俯卧位牵旋法,颈部点穴及头颈部背屈等手法治疗594例,总有效率为96.8%。 钱氏[6]运用“一指禅” 推拿法为主治疗了60例, 总有效率95%。
颈椎病治疗手法按其作用可分为整骨手法(旋转手法、拔伸牵引手法)和理筋手法(各类软组织手法和揉法、推法、拿法)二大类,即作用于颈椎的静、动力平衡系统。整骨手法可以调整颈椎的静力性平衡,而理筋手法则可调节颈部的动力性平衡,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法[7]。
4.2 针灸
针灸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好、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点, 适合在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发病最多, 症状最复杂的一种, 选穴则以颈夹脊穴为主, 并多配合电针及穴位注射治疗, 效果较理想。 椎动脉型和脊髓型的临床疗效则相对较差, 针灸仅能缓解症状[8,9]。
4.2.1 颈椎夹脊穴主治法
彭氏[10]根据X 片或CT 提示的颈椎病变部位及症状, 单纯选用相应的夹脊穴, 强调针感传至患侧肩背、前臂手指时立即出针。经治疗85例中痊愈61例(71.8%);显效21例(24.7%);好转3例(3.15%)。多数学者应用此法时常配合相应穴位或方法。
仲氏[11]采用此法辅以电针加大椎穴。病在单侧取单侧夹脊穴, 病在双侧取双侧夹脊穴, 如多个颈椎病变则取最上面一个病变部位的颈椎夹脊穴, 以3寸毫针与皮肤呈30度角向下斜刺, 针尖与脊柱平行。经治疗65例, 显效39例, 有效21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92.31%。
杜氏[12]则将所治104例分为对照组和传导组, 均选主穴为颈椎夹脊穴, 配穴为风池、完骨, 但针刺手法有所不同。对照组针刺以局部酸胀为主, 而传导组则以患肢抽动1~3次为度。结果表明传导组治愈率60.38%, 明显高于对照组31.37%, 其有极显著差异。
蔡氏[13]采用针刺夹脊穴为主治疗41例, 主穴为颈5~7夹脊穴, 配合肩骨禺、曲池、外关、合谷, 并针后加“6805”治疗机以连续波刺激, 局部再配合艾灸或神灯, 每日治疗1次, 5 次1疗程。 5疗程后, 41例中痊愈18例, 显效13例, 进步5例, 无效5例, 总有效率87.8%。
罗氏[14]以风池、颈夹脊为主穴配合肩贞、肩骨禺、臂、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进行针刺治疗并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3例。每次主穴取4个, 配穴3个并于针后每5分钟施提插捻转1次, 留针20分钟, 出针后予滚法、捏法、揉法、按压弹拨痛点, 结果243例中痊愈104例(43.0%), 有效113例(46.0% ), 无效26例(11.0%), 总有效率为89.0%, 并发现治疗后X 线平片无1例骨质增生有缩小改变。
4.2.2 头针疗法
夏氏[15]等取顶枕带(百会至脑户的条带)上1/3(双侧)(条带是指百会至脑户的连接左右各旁开0.15寸的治疗带)、顶后斜带(络却至百会的条带) (病灶对侧)、额中带(神庭起向下1寸的条带)、顶中带(前顶至百会的条带), 头晕重加颞后带(率谷至角孙的条带)、痰湿盛加额顶带(神庭至前顶的条带中1/3)。 取30号1.15寸针斜刺, 施小幅度提插泻法, 行针时配合患者头部前后左右自主运动, 留针2~12小时。
4.2.3 隔物熨灸
马氏[16]运用隔物熨灸治疗100例, 按经络辨证分为太阳经型、少阳经型、阳明经型。太阳经型取大椎、天柱、天容、肩中俞、肩外俞、肩贞、后溪穴; 少阳经型取大椎、风池、肩井、外关;阳明经型取大椎、人迎、缺盆、肩骨禺、偏历、合谷穴。另外, 三型均取颈夹脊穴。经此法治疗100例, 治愈80 例(80%), 好转19例(19%), 无效1例(1%)。 作者认为其机理在于经熨灸施以旋转揉按运动, 灸感迅速直接透内, 直达病所, 引邪外发, 可通督舒阳, 行气活血, 祛邪通络, 通则不痛。
4.3 牵引
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办法,能降低颈部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张力,缓解痉挛,使椎间隙增宽,有利于神经根炎症、水肿吸收;缓冲椎间盘内压,有利于突出的椎间盘复位或者改变突出的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
谭氏[35]以枕颌带头颅牵引治疗颈椎病189 例, 牵引重量6~7kg , 适应后逐渐加重至10kg , 每天1~2 次, 结果治愈114例, 好转55例, 无效20例, 总有效率达89%。 邱平[36]采用枕- 颌式坐位牵引, 牵引重量男性7~8kg ,女性5~6kg,之后根据患者对牵引的反应调整牵引重量,总有效率达100%。
据X线观察,在牵引下,颈椎间隙可增加2.5mm~5.0mm,前倾位牵引,后缘较前缘增宽更为明显,同时钩锥关节相应增宽,对解除神经根压迫更有意义。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牵引时除前倾角度外,另加左、右侧屈的角度,则会更有效地使病变侧的椎间孔扩大,最大限度地解除对神经根的不良作用,使临床症状得以改善。
4.4 中药疗法
李金学[19]认为本病应包括3型,治当分型用药。①太阳经输不利型: 治当祛风散寒、调和营卫。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无汗恶风者, 葛根汤。②痹证型: 治当祛风散寒、舒经通络除痹。麻木重者, 用蠲痹汤;寒凝痛甚者, 阳和汤;痛麻并重者, 用地龙汤(熟地、白芥子、肉桂、鹿角胶、炮姜炭、麻黄、甘草)。③气滞血型: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脉, 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
江蓉星[20]也分为3型治疗。①风寒痹阻型, 用蠲痹汤加减;②风寒兼气滞血瘀型, 用《伤科补要》桂枝汤;③肝肾不足型, 用独活寄生汤加减。
郭焕章[21]则依据风寒湿邪的偏性分为3型治疗: ①轻型者, 治当祛风散寒、解痉止痛, 用颈椎1号方(葛根、黄芪、白芍、桂枝、羌活、甘草、麻黄、大枣);②重型者, 治当祛风散寒、解痉活络止痛, 用颈椎2号方(葛根、木瓜、当归、羌活、独活、防风、川芎、桂枝、威灵仙、秦艽、海风藤、藁本、甘草、蔓荆子、细辛、白芍)。③风湿偏胜者, 治当祛风燥湿、活络止痛, 用颈椎3号方(葛根、苍术、羌活、独活、防风、川芎、生地、甘草、黄柏、细辛)。
王天宝[22]据疼痛与麻木的轻重不同而分为2型, 每型再分虚实。①痹痛型实证者, 身痛逐瘀汤为主, 按风寒湿偏胜加减;虚症者, 三痹汤为主。②麻木型实证者, 桃红四物汤加葛根、穿山甲;虚症者, 八珍汤加黄芪、葛根。治疗49例, 痊愈16例, 显效28例。
也有学者认为瘀血内结为其主要病机, 而主张活血化瘀为治法的, 如吴明发[23]将本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缓解期、恢复期, 其中急性期主张用中药(桃仁、红花、川芎、赤芍、土元、玄胡索、五灵脂、泽兰、莪术、归尾、地龙、桂枝)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配合牵引、练功等治疗73例, 痊愈53例(72.6%), 好转17例(23.3%), 总有效率95.9%。
归纳各家辨证分型, 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包括:①风寒痹阻型: 治宜祛风散寒、调和营卫、解痉止痛。方用桂枝葛根汤、葛根汤、蠲痹汤, 颈椎1号方等。②寒湿滞络型: 治宜散寒2号方、颈椎病3号方等。③气滞血瘀型: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脉。方用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等。虚证包括:①肝肾不足型: 治宜补肝肾、壮筋骨、祛风湿、治痹痛。方用独活寄生汤, 三痹汤等。②气血虚衰型: 治宜益气养血、祛风散寒、痛络止痛。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八珍汤、桃红四物汤加减[24]。
4.5 穴位疗法
4.5.1 椎旁注射法
颈夹脊穴位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之间,具有调节督脉与膀胱经气血的功能。从解剖学角度看,穴下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伴行的动、静脉分支。针刺颈夹脊穴,可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病变局部神经肿胀,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也能直接刺激疼痛部位的粗神经纤维,通过闸门控制学说的机制而止痛。此外,还可促进神经细胞释放内啡肽,发挥与吗啡类似的止痛作用。取双侧颈夹脊穴位有助于纠正被打破的力学平衡,这与中医阴阳平衡、左右经络之气相通的观点是一致的。
穴位注射除具有针刺的作用外,还包含有药物作用。由于药物在穴位处存留的时间较长,增强并延续了针刺的效能和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充分发挥了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类似的临床报道很多,如张氏[26]等用自制健颈注射液注入风池、大椎、颈夹脊的一个穴位, 注射后再辅以电疗刺激痛点。所治650例中治愈302例, 有效190例, 好转140例, 无效18例, 总有效率达96%。 路氏用骨刺液加VB12注射相关的夹脊穴, 配合体针治疗107例, 显效48例, 有效52例, 无效7例, 总有效率达93.5%。关氏[27]用复方当归和骨宁注射液注入患者颈5~6夹脊穴, 治疗370例中治愈167例, 显效134例, 有效56例, 无效13例, 总有效率96.49%。 同时关氏通过对照观察证实颈5~6夹脊穴注射药物组疗效最佳。
4.5.2 经穴按压法
吴氏[28] 以中指点按双侧阳谷穴治疗41例, 显效29例, 有效8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89.2%。 吴穆氏[29]用指针天牖穴治疗颈源性头痛461例, 治愈161例, 显效299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99%。李氏[30]采用自制的锺圆针治疗68例。其锺圆针分4种, 即大锺、小锺、圆针、利针。相应予捶法、冲压、施揉、滑摩等方法。 选主穴区为:①风府—大椎穴; ②C1~T1双侧夹脊穴;③风池—肩井(双),天柱—肩中俞(双);④颈椎旁压痛点;⑤完骨—头窍阴—脑空, 玉枕脉户。另外根据相应的症状选取配穴区。结果68例中, 治愈56例(82.3%), 好转7例(10.3%), 无效5例(7.4%), 有效率达92.6% ,最好的治疗3 次即愈。
4.5.3 耳穴疗法
用75%的酒精消毒耳郭后, 将消毒过的王不留行籽用1.5~2 cm大小的医用胶布粘在相应的穴位上, 一般颈椎病患者取穴为颈椎、肾、肝、内分泌、脾、神门、枕等穴。 以单手拇指揉压2分钟左右, 手法由轻到重, 使耳郭有酸、胀、灼热感, 但以患者能忍受为度。嘱咐患者每日按6~7次, 每2日换1次王不留行籽, 并换耳郭, 8次为一疗程。
4.6 小针刀疗法
针刀疗法是祖国传统医学针灸与西方医学结合的产物,属于闭合性手术疗法。针刀把针灸针与外科手术刀的两种长处融为一体,使骨伤科的剥离、松解等手术由开放变成闭合,明显地提高了对骨质增生、慢性软组织损伤等类疾病的治疗效果。虽然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尚处于探索阶段,但近年从国内学者所发表的临床资料, 小针刀疗法对颈椎病的治疗作用是肯定的,如: 解国光用小针刀疗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50例,治愈96例,占64%;显效:30例,占20%;总有效率为97.3%。河南中医学院医院汤国祥、盖飞月和汤兵祥对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治疗组96例:其中治愈86例(89.6%),好转7例(7.3%),总有效率83.3%。
4.7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对各型颈椎病具有单向选择性, 如果选择得当, 物理治疗将发生良好作用。 张红宇[37]等采用单纯氙光仪照射治疗根型颈椎病73例, 电刺激量1215~1715mA , 照射15min , 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 结果治愈10例, 显效46例, 有效8例, 总有效率87%。 官昌伦[38]等用等幅中频正弦电中药(川芎、川乌、草乌、没药、当归、赤芍、蒲公英、乳香30g, 羌活20g , 威灵仙60g),离子透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采用国产YPD - 2型音频电疗机, 输出频率2000Hz ,电流强度为20~40mA , 每次20min, 每天1次, 10 天为1疗程, 疗程间隔3~5天, 治疗2疗程后观察疗效, 结果痊愈9例, 显效27例, 好转4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5%。
4.8 综合治疗
大量文献资料表明, 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以综合疗法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单一治疗组与综合治疗组的疗效对比, 后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前者。
曲建平[39]采用坐位颌枕头套牵引, 手法按摩, 利多卡因合强的松龙椎旁封闭, 磁疗, 红外线照射及药物等综合治疗4例, 结果治愈35例, 好转10例, 总有效率为100%。
张居适[40]等除行颈椎坐位颌枕头套牵引外, 设计出药物颈围和药物圆枕综合治疗288例, 结果第1疗程优良率80%; 第2疗程优良率为88%。
程旭明等[41]以牵引手法加中药治疗85例, 以电动颈椎牵引凳坐位牵引, 牵引角前屈位5°~30°, 牵引重量4~8kg, 每次30min , 点揉风池、大椎、肩井等穴, 再行颈肩部揉衮法, 继而双手扶枕部及下颌部, 上牵左右旋转晃动;中药用葛根、伸筋草、当归、生地黄、乳香、没药、桂枝、僵蚕、牛膝、姜黄、黄芪;上肢麻木加天麻、地龙;疼痛加制草乌、延胡索。 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结果治愈33例, 好转5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7%。
张建华[42]以中医手法、中药结合“美国神经整脊法”治疗100例, 先以扌衮、揉法松解肩背软组织, 用拨麻筋法弹拨尺、桡、正中神经, 后伸上肢牵拉臂丛神经根;继则以“美国神经整脊法”整复上颈段椎体移位横突后旋, 再整复上胸段椎体棘突偏歪;对于热象不明显患者给予大活络丸内服以行气活血, 通利经络;嘱咐患者少低头, 用有弧度枕头, 进行颈部后伸、左右旋转后仰锻炼。 结果痊愈60例, 显效28例, 好转1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8%。
5结语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约占颈椎病的60%,多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成比上升的趋势,其临床症状多以颈、肩、臂、手的疼痛与麻木为主,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非手术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其疗效显著而日益受到重视。无论单一还是综合治疗方法, 在临床上均有明显疗效, 尤以综合治疗显著。综合治疗的优势从各种医学期刊的报道中越来越多地反映出来。探讨总结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为进一步丰富、提高其非手术疗法, 是今后的研究方向。致 谢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指导老师刘春红讲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在此向刘老师表达我最诚挚的谢意。也向在论文修改过程中帮助过我的史老师和邢老师致谢!同时,向在这五年大学学习中给予我教导的所有老师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2] 施杞主编.中医骨伤科学.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395
[3] 曾焕荣. 病因分型指导推拿治疗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 针灸临床杂志. 2006, 22(7): 439-441
[4] 徐军. 推拿治疗颈椎病94例临床观察.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05, 3(4): 2
[5] 王忍生. 陕西中医. 1987, 8(12): 557
[6] 钱鸿钧. 江苏中医杂志. 1982, 3(3): 140
[7] 离翔, 蒋滨, 李盆. 手法治疗颈椎病机理实验研究进展. 中医文献杂志. 1999: 38
[8] 刘世敏, 吴焕淦, 朱毅. 针灸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国际针灸临床杂志. 2000, 1 (1): 23
[9] 吴焕淦,朱毅,陈汉平等. 针灸治疗颈椎病的思路与方法. 国际针灸临床杂志. 1999,(3): 62
[10] 彭秀菊. 针刺夹脊穴治疗颈椎病85 例. 中国针灸. 1996, 16(1): 22
[11] 仲跻尚. 里针加按摩治疗颈椎综合征65 例. 上海针灸杂志. 1992, 10(1): 27
[12] 杜宇征. 颈椎夹脊穴针刺方向对颈椎病疗效分析比较. 第3届天津国际针灸临床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1994: 126
[13] 蔡红. 夹脊穴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100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4,14(5):15
[14] 罗燕. 针刺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43 例. 中国针灸. 1995, 15(5): 14
[15] 夏阳,王朝阳. 头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 例. 针灸临床杂志. 1999, 15(9): 41
[16] 马兆勒. 隔物熨灸治疗颈椎病100 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4, 14(6): 23
[17] 伍金素. 牵引配合针灸推拿治疗颈椎病(神经根型)300例小结. 中医药导报. 2007, 13(12): 38
[18] 张洪来,靳瑞.电针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国针灸. 2003,23(11):637
[19] 李金学. 颈椎病的辨证论治探讨. 中医杂志. 1987, 28(12): 50
[20] 江蓉星. 分型与辨证治疗颈椎病. 四川中医. 1992, 10(9): 40
[21] 黄应当,郭景哲,郭焕章. 郭焕章名老中医诊治颈椎病经验.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6,4(1):22
[22] 王天宝. 辨证分型综合治疗颈椎病80病临床观察. 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6, (6): 22
[23] 吴明发. 中医综合治疗73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分析. 中级医刊. 1997, 32(9): 59
[24] 周军,施杞,韦贵康. 广西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 中医正骨. 2001,(03)
[25] 李光新,李云芬.经腰段硬膜外腔药物冲击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98例.颈腰 腿痛杂志. 2O00,21(1):86
[26] 张密保. 健颈针穴注治疗颈椎病65 例报告. 河北中医. 1990, 12(2): 40
[27] 关强. 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518 例临床观察. 中国针灸. 1990, 10(1): 10
[28] 吴健. 点按阴谷穴治疗颈椎病. 中国针灸. 1989, 9(1): 3
[29] 吴穆. 指针天牖穴治疗颈源性头痛461 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86, 6(3): 7
[30] 李栩堂. 经穴按压治疗颈椎综合征68 例疗效观察. 中国针灸. 1994, 14(3): 16
[31] 陈茂义,李殿宁.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理及临床疗效分析. 湖南中医药导报. 2004,10(6):76
[32] 杨克勤. 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4:524-526
[33] 施杞, 王和鸣.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骨伤科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p1104-1108
[34] 王达建,王新敏.颈部椎旁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 2004,12(1):5-7
[35] 谭先美. 颈椎病牵引治疗189 例临床观察. 颈腰痛杂志. 1996, 17(1): 151
[36] 邱平. 颈椎牵引辅以耳穴及头颈部按摩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7, 12(2): 761
[37] 张红宇, 徐立欣. 氙光仪和颈神经阻滞综合治疗根型颈椎病. 颈腰痛杂志. 1996, 17(2): 1141
[38] 官昌论, 郭智荣. 等幅中频正弦电中药透入治疗颈椎病. 颈腰痛杂志. 1996, 17(1): 621
[39] 曲建平. 综合治疗颈椎病45例临床分析. 颈腰痛杂志. 1996, 17(1): 361
[40] 张居适, 吴兴和. 颈椎病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 颈腰痛杂志. 1996, 17(4): 2271
[41] 程旭明, 蔡德猷. 牵引手法加中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中国骨伤. 1999, 12(1): 651
[42] 张建华. 中医结合美国神经整脊法治疗颈椎病100 例.中国骨伤. 1999, 12(4): 60~611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1,906.25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