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按摩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失眠10例临床观察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失眠又称不寐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现象。轻者入眠困难,或入眠易被惊醒,醒后不能再入睡。严重者可整夜不眠,日间精神萎靡不振,颈背乏力,记忆力减退,焦虑,抑郁等。笔者运用按摩手法加温针灸治疗失眠症1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本法对本病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10例,男4例,女6例;经脑电图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经多导睡眠图检查诊断为失眠。其中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15岁。入睡困难者6例,入睡易醒后再难入睡者3例,整夜不能入睡者1例。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15年。

二、诊断标准及中医临床分型

(一)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1]诊断:

1. 主诉睡眠功能障碍;白天疲乏、头胀、头昏等症状系由睡眠障碍干扰所致;仅有睡眠量减少而无白日不适,不视为失眠。

2. 轻者入寐困难或寐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

3. 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4. 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5. 多导睡眠图检查:睡眠潜伏期延长(长于30min);实际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增多(每夜超过30min)。

(二)中医临床分型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制)[1]分型如下:

1. 心脾两虚:多梦易醒,面色不华,头晕目眩,神疲肢倦,饮食无味,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2. 阴虚火旺:心烦不眠,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口干少津,面红潮热,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弦数。

3. 脾胃不和,痰热内扰:失眠多梦,头重心烦,头晕目眩,口苦痰多,胸闷气短,不思饮食,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4. 肝郁化火:心烦不能入眠,急躁易怒,头痛面红,目赤口苦,胸闷胁痛,不思饮食,口渴喜饮,便秘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三)纳入病例

符合本病诊断标准及中医临床分型者,具有典型症状、体征,并经多导睡眠图检查确诊为失眠者且适合按摩配合温针灸治疗者,属病例观察对象。

(四)病例排除标准

1. 合并妊娠及严重疾病、精神病者。

2. 严重的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功能障碍及高血压、糖尿病者。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调和气血,平衡阴阳。

(二)治疗方法

1.按摩手法治疗

1) 头颈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用按揉法或一指禅推法从患者印堂至神庭穴往返操作5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至太阳穴往返5遍;自印堂到神庭至头维又回到印堂经阳白到太阳穴,沿眼眶周围治疗往返操作3-5遍,再从印堂沿鼻两侧向下经迎香沿颧骨到两耳前往返3遍[2]。用双手拇指分抹前额及面颊部3遍;用两中指揉风池,拿揉颈项两侧肌肉3遍;拿按肩井,按揉四神聪,五指端叩击头部结束。

2) 腹部:患者仰卧,医者按揉患者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每穴3min;用掌摩法、掌根揉法在腹部操作5min;提拿腹肌3遍,最后用内劳宫对准气海穴掌振2min,使热感透达腹内结束。

3) 背部:患者俯卧,医者用双拇指按揉患者双侧心腧、脾腧、肾腧穴,每穴2min,用轻柔的揉法在背部往返操作5遍;用掌推法在两侧膀胱经处从上向下推5遍;捏脊3遍,用轻快的拍法结束。

4) 辨证加减

心脾两虚者,加揉按双侧神门、内关、血海、三阴交,每穴2min;推脊柱3遍,擦腰底部及肾腧穴达温热感以补益心脾之气。

阴虚火旺者,用头部扫散法沿胆经循行方向从前向后推,配合推桥弓各30遍;按太冲、阳陵泉;直擦涌泉穴;从上向下推脊柱3遍,以通经脉,引火下行。

脾胃不和、痰热内扰者,加按揉双侧曲池、合谷、足三里、丰隆,并延长摩腹时间。以调和脾胃。

肝郁化火者,按揉肝腧、胆输、其门、章门、太冲,每穴2min,搓两胁1min。以疏肝清热。

2.温针灸治疗:病人取平卧或半卧位,全身放松:

(1) 取穴:百会、足三里(双)、内关(双)、三阴交(双)。

(2) 操作方法:用1-1.5寸毫针刺入上述穴位0.5-1寸,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分别在针柄处缠以长约1寸的艾条点燃,待艾条燃尽后去针[3]。在百会穴操作时为防止燃烧的艾条烧伤头发可酌情选用相同长度的艾条悬灸。

(3) 注意事项:为防止艾条燃烧后脱落的灰烬烫伤皮肤,应在施术部位局部铺垫湿棉花。

(三)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指导患者睡前不要吸烟、饮酒、喝茶、喝咖啡,避免看有刺激性的书籍、电视、电影,每日用温水洗脚: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特别是房事要有节制:平时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早睡早起:嘱咐患者消除烦恼,解除患者顾虑,避免情绪波动,性情要开朗、乐观[4],必要时与心理医生配合治疗。

(四)疗程:

以上方法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手法加温针灸1个疗程后即可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3个疗程后作疗效统计。

四、治疗结果

(一)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994年制)[1]

1. 痊愈:症状基本消失,每天睡眠6小时以上,并能持续6个月以上,偶有睡眠差不超过2h。

2. 有效: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睡眠达3小时以上,偶有睡眠差,但不连续超过3天,能自我调节者。

3. 无效:治疗前后睡眠无明显改善,或能入睡但不足3小时,偶能睡眠4小时,但不能连续15天以上者。

(二)治疗结果:

10例患者中痊愈7例,占70%;有效2例,占20%;无效1例,占10%。总有效率达90%。

五、典型病例

叶某,女,16岁,城镇中学学生。2006年9月25日就诊。

主诉:失眠多梦3个月,加重2个月。

病史:3个月前因学习压力而感到失眠多梦,近2月来症状明显加重,彻夜不眠,伴神疲、食欲不振。曾服中西药(药名不详)无明显好转,故来此就诊。

检查:神清,体倦,面色少华,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细弱,多导睡眠图结果:睡眠潜伏期延长 > 30min;实际睡眠时间减少,觉醒时间增多 > 30min。

诊断:失眠(心脾两虚型)。

治疗:治疗方法同上。一个疗程后达到正常睡眠,为巩固疗效继续治疗两个疗程。

六、讨论

(一)病因病机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祖国医学与现代医学都对本病有论述和研究。

《灵枢.大惑论》认为“卫气不得入与阴,常留与阳。留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阴,则阴气虚,故目不暝矣。”[5]

现代医学认为本证,是因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乱而成。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表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晨醒过早、彻夜难眠、多梦等。现代医学有些疾病以失眠为主要临床表现,应在治疗原发性疾病的基础上可以参见本法进行治疗。比如:焦虑症、抑郁症、 恐怖症、精神分裂症等。

(二)治法分析

1. 按摩手法:按摩手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治脏腑,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作用。头部穴位大都有安神宁心等作用,而重用按、柔,配合拿捏等手法可起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等作用,在头部操作可以调动患者主观睡眠,并可缓解头痛、眩晕等症。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具有补益气血、调和脾胃等作用,在腹部施以拿捏、配合按揉等手法可调和脾胃、补益气血从而对病因进行治疗。背部腧穴为全身脏腑气血输注之处,手法可以调和全身脏腑阴阳,使得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更体现中医之整体观念的理念,而配合随症加减操作可以针对具体的症候起到对症治疗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手法能调节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相对平衡,用轻柔的手法反复刺激头面部,能使周围神经兴奋,头面部血液循环增加,改善脑组织营养。并且对中枢神经起到了抑制作用。现代医学还认为,脊柱两侧的皮肤是通过节段性神经支配与内脏发生联系,因某一内脏器官的感觉神经纤维,与一定的皮肤肌肉区的感觉纤维都进入相应的脊髓节段[6]。因此用不同的手法作用于背部俞穴,其手法刺激作用通过感觉神经纤维,在植物神经和体液的参与下对相应的脏腑起调整作用,又加上腹部手法相互配合,最终达到安神宁心的目的。

2. 温针灸:祖国医学认为针刺具有补虚泻实、调和阴阳、调整脏腑气血等作用,艾灸具有温经散寒、调整阴阳、防病保健等作用[7],而温针灸在操作方法上是针刺与艾灸的结合,在功效上也使二法的功效大大提高。百会是督脉与三阳经气的交会穴,“居一身之最高,百脉皆仰望而朝会也”,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穴位。对此穴进行温针灸可令阳气旺盛,引阳入阴,能鼓动气血上荣髓海,改善脑部血液循环;足三里有健运脾阳,培土化元,补中益气,宣通气机,强身壮体之力;内关,属心包经络穴,联络三焦经,直通阴维脉,故能和调内外,宣上导下,有镇静安神之效;三阴交为肝经、肾经、脾经三条阴经之交会穴,有调和阴阳,的功效。对上述诸穴进行温针灸,共奏调和阴阳,补脑养心,镇静安神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对上述穴位进行温针灸可以影响大脑皮层的神经活动过程,使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回复平衡。

对情绪抑郁的失眠患者可加以开导,鼓励其正确面对问题,积极对待生活,使其抑郁的心情得到改善,在治疗上可以提高按摩和温针灸的疗效,从而使疗效确切。

失眠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女性多于男性,主要与精神因素有关,青壮年多于老年人,主要与工作节奏及生活习惯有关.由于睡眠的严重不足,使大脑和机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失眠的治疗常用镇静催眠药,主要使中枢神经抑制而产生非生理性睡眠,虽然效果立竿见影,但许多的病人药后感头晕、思睡、头痛、肌痛,精神萎糜及恶心、食欲不振等副作用,同时患者对此类药依赖性较强,长期使用甚至成瘾,此外这类药对肝肾功能,神经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弊端,而运用按摩手法配合温针灸疗法,可有效地避免药物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反应,在充分调动患者主观积极性,合理调节精神状态的前提下,对机体实行有效的按摩和温针灸刺激从而恢复自主的生理性睡眠,安全有效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可对不同类型的失眠症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首先要感谢指导教师李凭老师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给予我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妥之处给予了指正。其次要感谢李春艳、桑林、汪伟、宋宇、杨磊、罗宏、艾民、孙晓峰、张智勇、朱立达、王亮华、李冬梅等多位老师在我大学五年学习当中的帮助和教导。在此,我特别向多年来给予我鼓励和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同时,也向我的带教老师---南昌市按摩医院万绍灿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37

2] 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7月.56

3」 范郁山、姚春.温针灸法治疗失眠37 例.陕西中医.西安: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 年.2.24

4]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184

5] 谢华.黄帝内经.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年10月.756

6] 李汉友、杨淑辉.针刺配合涌泉贴敷治疗失眠168例临床观察.中国针灸.2005年.32

7] 孙国杰.针灸学,(盲文版).北京: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年.102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7,828.125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