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搓摩风池治疗风寒感冒2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脉浮紧。多见于冬、春季节。搓摩风池可以达到疏风散寒、发汗解表通经络的效果。临床实践中应用本法治疗20例患者,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20例中,男性患者12人,女性患者8人;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7.5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3天;临床均有头痛、鼻塞、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在37.5℃~38.9℃之间。

所有病例治疗前未经它法治疗,且排除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及败血症等疾病。

(二)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 可做出如下诊断

    1.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2.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

3.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三) 鉴别诊断

    1.辨感冒之风寒与风热

    二者均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头身疼痛等症,其不同之处:风寒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风热者,发热重,恶寒轻,有汗,鼻流浊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2]

    2.辨感冒之普通与时行

    由于感邪的不同,临床上又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普通感冒以风邪为主因,冬、春季节气候多变时发病率升高,常呈散发性,病情较浅,症状不重,多无传变;时行感冒以时行病毒为主因,发病不限季节,有广泛的传染流行疫情,起病急骤,病情较重,全身症状显著,且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2]。

    二、治疗方法

    (一) 治疗原则

    发汗解表,祛风散寒,宣肺止咳,疏通经络。

    (二) 治疗手法

    搓摩风池解表法。适当配合疏通鼻窍、宣利肺气之有效穴,再加用背部卷法以助发汗解表之力。

    (三) 取穴

    以风池为主,配伍太阳、攒竹、迎香、大椎、合谷、外关、鱼际、曲池、风门、肺俞、列缺诸穴。

    (四) 基本操作

    1.搓摩风池解表法:

    单拇指指腹或侧掌快速搓摩两风池穴。1-5分钟,以皮肤发热感为宜[3];接着在此处为以指揉法,以感觉微有汗出为度,以助祛风之力;然后用双手拇指同时按揉左右两侧的太阳穴、攒竹穴和迎香穴,每对穴位约1分钟。在祛风的同时达到止头痛、通鼻窍,初步使症状得以缓解;最后在两侧风池穴施以一指禅推法5-10分钟,以局部酸胀感为宜,进一步巩固疗效,致使风寒之邪无以逃遁。

    2.配合手法

    1) 揉搓肺俞宣肺法

    双拇指分别按揉两风门、肺俞;侧掌或小鱼际肌搓以上两穴,以局部温热为宜;单拇指分别按压两侧鱼际、列缺、外关等穴[4]

    2) 背部操作

    在脊柱两侧施以卷法,以汗出为度,接着以单手的拇、示指拿捏大椎穴1分钟,以微感有汗即可[5]

    3) 上肢部操作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前侧,拿揉双侧三角肌1分钟,再用掌推法自远心端向近心端推抹上肢背侧的手三阳经3分钟;接着用一指禅推法在合谷、外关两穴上操作各1分钟,然后按揉鱼际、曲池两穴各1分钟,均以微汗出为度[3]

    4) 结束手法

    患者取坐位,术者站立于患者后侧,用拍法依次拍打患者头顶、肩部、背部及上肢。可达到疏通气血、松弛肌肉、舒经活络的作用,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施术时,患者感觉汗毛竖起,肌表微汗潮润,周身舒适[4]

    (五) 疗程

    使用以上手法治疗风寒感冒,由于患者的体质不同,治疗时间也长短不一。正气盛者,治疗两次,休息一日,即可痊愈;正气虚者,则手法力度要稍轻,每日治疗一次,两天为一疗程[3],多数可在一个疗程内痊愈。

    三、临床疗效观察

    (一)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运用上法治疗一周后进行疗效评定

    1.痊愈:鼻塞声重,喷嚏,恶寒,发热,周身酸痛,咳嗽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好转:发热消退,鼻塞、喷嚏、恶寒、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减轻。

    3.无效:发热、鼻塞、喷嚏、恶寒、咳嗽、周身酸痛等症状经手法治疗两天以上无明显改善。

    (二) 治疗结果

    20例患者中,一个疗程内痊愈8例,治愈率为40%,好转7例,占35%;无效5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

    四、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头痛鼻塞,恶寒发热1天。一天前,由于工作劳累汗出后受风着凉,患者自觉头痛鼻塞,恶寒发热,自认为休息一下症状即可减轻。今晨,患者头痛鼻塞、恶寒发热加重,并伴有喷嚏、流清涕、周身酸痛无力。查:咽部充血,体温为37.9℃,舌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可明确诊断为风寒性感冒。

    治则:疏风散寒、发汗解表、通经络。

通过上述治疗方法,一个疗程后基本全域。

    五、讨论

    (一) 风寒感冒的病因、病机

    风寒感冒的发生,是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在气候反常,冷热失调,生活起居失常,过度疲劳之后,人体正气虚弱,失于防御,导致卫气不固,风寒之邪乘虚侵入而发病;或因先天禀赋不足、气血素弱、卫外不固,易感受风寒之邪而发病;此外,肺有痰热而外受风寒,也可引起感冒,但在临床上较为少见。风为六淫之首,常挟时令邪气侵入而致病。冬季寒气盛,因此风寒感冒多发在冬季[3]

    风邪挟寒,侵袭人体发病,其途径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4]。口鼻乃邪气入肺系之途径,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寒从口鼻而入,直袭入肺,则出现一系列鼻道和肺系的症状。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屏障,皮毛得卫气和津液的温养、滋润,从而发挥抵抗外邪的卫表作用。若外邪入侵,皮毛防御功能减弱,则由皮毛而犯肺卫,从而产生一系列肺卫症状。

    风寒感冒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卫。肺主宣发,外合皮毛,由于肺的宣发功能而使皮毛得到温润,若皮毛受病,则肺卫功能失调;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宣发不行,而发为风寒感冒。

    (二) 风寒感冒的症状分析

    外感风寒,邪气侵入皮毛。因寒为阴邪,其气凝闭,使卫外之阳被郁,故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甚则四肢酸痛;肺合皮毛,邪气内迫于肺,则使肺气不宣,故出现了咳嗽,痰清稀,鼻塞流清涕,语声重浊,喉痒等肺系症状。风寒在表,故舌苔薄白,脉浮紧。其中,具有风寒感冒典型诊断意义的症状为发热轻、恶寒重、无汗、脉浮紧。

    (三) 手法原理

    浅谈搓摩风池解表法的心得体会。风寒感冒的治疗原则为祛风散寒、发汗解表。在此原则中当以祛风为重。进而通过发汗解表之法彻底驱除风寒之邪。搓摩风池正是因此而设。

    首先、就穴位而言,风池穴为祛风之要穴,无论是内风还是外风都能起到显著的效果。

    1.命名。从风池穴的命名来看[6],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与阳维之会。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陷者中,手少阳、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所谓池者,风气出入集散之所。”明了穴名内涵,则能通晓穴性之理,实乃古人“寓功效于穴名之中”用意所在。

    2.风池穴的生理特点

    风池分布在人体的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所居之矗肌肤薄弱,腠理开疏。而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且风性轻扬,“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风池易为风邪侵袭,为风气所聚之处。

    风池属阳经穴位,具有祛风之功。隶属于足少阳胆经,少阳位居半表半里,正邪相争之时,能够逐邪外出,令其从太阳而解。且少阳、厥阴互为表里,对于肝胆之火循经上扰而致的阳升风动,又能熄风止痉。

    风池是交会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二经脉气共注之处,一穴通达诸阳经,能够搜尽周身之风邪[7]。故《针灸大成》云:“会也者,所以贯乎周身之穴也,亦不失之太简。人而知乎此焉,则执简可以御繁,观会可以得要”。由此可以充份说明该穴的祛风作用。

    其次、就手法而言,搓摩类手法属推拿治疗八法中温法的范畴。在操作时可以产生一定的热量,可以活跃营卫之气,疏通经脉,具有醒脑开窍,疏筋通络,发汗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将其与风池穴

配合使用不仅可以增强驱风之力,还可使寒邪随汗而发、随表而解。

    总之,穴位侧重于驱风,手法致力于解表,二者相互为用,共奏祛风散含、发汗解表之效。搓摩“风池解表法”可激发正气、开通腠理,使患者体内的风寒之邪得以从表而解,达到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疏通经络的目的,而风寒感冒的治则正是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疏通经络,因此使用搓摩解表法治疗风寒感冒适中医学“辨证论治”的要旨所在。从理论上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实践中,运用此法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本法具体操作简便,治疗时没有时间地点的限制,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而且能疏经通络,起到促进机体自我康复的作用。采用此法治疗风寒感冒,疗效稳定,时间短,见效快。该疗法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免去了药物的毒副作用,经济方便,易学习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宋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特此表示感谢。同时,对在这五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予我教导的所有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328

[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3月.26

[3] 俞国民.内科按摩学.河南:河南省盲人按摩学校,2002年5月.29-30

[4] 潘邓元.中国民间疗法.按摩治疗感冒介绍.1995.(2): 120

[5] 俞大方.推拿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3月.19  

[6] 内经.灵书.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80

[7]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03年五月.60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7,125.00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