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自拟点穴法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研究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目的:研究并探讨以点穴为主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
方法:临床采用随机分配、对照治疗的方法,对确诊为假性近视的48例青少年患者,共90只眼进行观察、治疗。其中试验组、对照组各24例、45只眼。实验组:采用自拟点穴法对24例假性近视的青少年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三个疗程每个疗程15天。对照组采用《推拿治疗学》中对近视的治疗手法,治疗时间疗程同试验组。并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有效率进行观察比较。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以点穴为主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疗效甚佳,是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有效疗法。

[关键词] 假性近视 点穴、青少年近视 临床研究
近视是人类最常见的眼病之一,现代医学对近视的研究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本病主要表现为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近视力正常而远视力低于1.0。患者常伴有视物易疲劳,眉棱骨酸痛,眼睛干涩等临床表现[1]。近年来近视眼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提前[2]。有调查显示,我国小学生的近视发病率为22.78%,中学生为55.22%[3]。
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1985年制定的近视分类标准将近视根据调节作用分为三类,即假性、真性和混合性近视。假性近视患者使用阿托品麻痹睫状肌后,近视消失,呈现正视或轻度远视[4]。假性近视多发生于青少年,常因不注意用眼卫生,读书写字距离过近,偏食挑食,眼睛缺乏营养所诱发。
近视在祖国医学中称之为“能近怯远”,多因青少年学习、工作时不善使用目力,劳瞻竭视,或禀赋不足,先天遗传所致。病机多系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弱,光华不能及远。脏腑失调,经脉不畅,气血不能上融于目,致使目络瘀阻,目窍拘集失养,神光不能及远而致。故治以调理脏腑,疏经通络,解痉明目为总的治疗原则[5]。笔者在临床实习期间,总结了一套以点穴为主的推拿手法,用于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防止真性近视的发生,疗效颇佳。现总结成文,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48例患者均为北京按摩医院和南京手佳中医门诊部的门诊病人,确诊为假性近视,并能按要求接受治疗及相关检查。所有病人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并经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合格者。其中双眼患病者42例,单眼患病者6例,共计患眼90只;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的为18岁,最小的7岁;病程最短的1个月,最长的2年。以上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对照组24例。具体情况见表一、表二、表三、表四。
表一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7~9岁 10~12岁 13~15岁 16~18岁
试验组 24 4 6 8 6
对照组 24 3 7 8 6
由统计学分析(x2=0.22,p>0.05),两组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二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男 女
试验组 24 15 10
对照组 24 12 11
由统计学分析(x2=0.30, p>0.05),两组性别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三 两组患者病程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1~6月 7~12月 13~18月 19~24月
试验组 24 8 9 6 1
对照组 24 9 8 5 2
由统计学分析(x2=0.54,p>0.05) 两组病程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表四 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比较(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逐个测定左、右眼视力并分别记录)
组别 眼数 0.3~0,4 0.5~0.6 0.7~0.8 >0.8
试验组 45 3 15 25 2
对照组 45 2 15 26 2
由统计学分析(x2=0.22,p>0.05) 两组视力分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制定。
1.2.1 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低于1.0,但能用凹球透镜矫正。
1.2.2 多见于青少年。
1.2.3 短期内视力显著下降,但休息后可有不同程度恢复。
1.2.4 眼底检查正常。
1.2.5 在睫状肌麻痹下(用1%阿托品 2%马托品散瞳)视力增加,检影近视度数消失或小于0. 5d,或为远视眼。
1.3 纳入标准
1.3.1 符合上述诊断依据确诊为假性近视者。
1.3.2 年龄为7~18岁者。
1.3.3 经检查无眼部器质性病变者。
1.3.4 经检查排除全身性疾病或精神病者。
1.3.5 自愿参加本研究且能按要求定时治疗和定期复查者。
1.4 排除标准
1.4.1 年龄小于7岁或者大于18岁者。
1.4.2 因使用缩瞳药物,病灶刺激调节中枢或局部炎性刺激引起的假性近视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1.4.3 症状表现与假性近视类似的混合性近视或伴有能引起视力下降的眼疾者。
1.4.4 治疗期间佩戴校正视力的眼镜或使用其他治疗近视的药物者。
1.4.5 其他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或病例纳入标准者。
1.5 临床表现及特点
1.5.1 主要表现为:视近物清晰,视远物模糊,常伴有视物易疲劳,眼睛干涩,长时间用眼后感到头痛、头胀,眉棱骨酸痛。全身症状可表现为,神疲乏力,腰酸膝软,纳差,舌淡,苔白,脉弱等。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青少年假性近视的症候表现以虚为主,多系心、肝、肾脏腑失调互相影响所至,故本研究以调理脏腑为主,不在对患者进行症候分形。
1.5.2 主要特点有:
1.5.2.1 远视力降低,近视力正常。
1.5.2.2 视力不稳定,波动性较大。
1.5.2.3 多见于青少年,由于青少年调节力强,故假性近视较为多见。随着年龄增加假性近视所占比例减少。
1.5.2.4 屈光与视力变化是可逆的。
1.5.2.5 散瞳可明显提高视力。
1.5.2.6 睫状肌放松法可改善或恢复视力。
1.5.2.7 有明显的诱因。
1.5.2.8 假性近视远视力分布以轻中度为主。
2治疗方法
2.1 治疗原则
调理脏腑,疏经通络,解痉明目。
2.2 试验组操作
第一步:
患者仰卧,双目闭合。医者坐其头前,用治疗巾盖住患者双眼。
2.2.1 分推眶周缘:
操作:医者双手2、3、4指并拢,分推眶上缘和眶下缘各1分钟。
方向:由内至外。
力度:由轻到重,逐渐加力,不带动皮下组织。
频率:60次/分。
时间:2分钟。
作用:放松眼周。
2.2.2 指颤眶周缘:
操作:医者2、3、4指并拢,分别置于患者两侧眶上缘做颤法,再移至眶下缘操作。
方向:自内向外缓慢移动。
力度:适中,以患者眼部微胀,深部有传导感为宜。
频率:300次/分。
时间:3分钟。
作用:解痉明目。
2.2.3 点揉眼周穴位:
操作:取睛明、攒竹、承泣、四白,每穴点揉一分钟。
力度:由轻到重,以局部微酸胀或向眼窝内传导为宜。
频率:120次/分。
时间:4分钟。
作用:通经明目。
第二步:
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旁。
2.2.4 弹拨胆经:
操作:医者双手拇指重叠,自患者髋部起至外踝止沿胆经巡行路线行轻快柔和的弹拨法。
方向:从上至下。
力度:轻快柔和,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频率:160次/分。
时间:反复操作3遍。
作用疏经通络,利胆明目。
2.2.5 点穴通经法:
操作:取阳陵泉、光明、太冲穴,分别点按一分钟。
力度:由轻到重,以有经络传导感为宜。
时间:3分钟。
作用:通经活络,利胆明目。
然后医者站到患者另一边重复上述弹拨胆经和点穴通经的操作。
第三步,患者俯卧,医者站其旁。
2.2.6 点按背俞穴:
操作:双拇指对点双侧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肾俞各1分钟。
方向:45度角斜向脊柱方向用力。
力度:由轻到重缓缓加力。
频率:根据患者呼吸情况,呼时点吸时略放松。
时间:5分钟。
作用:养心柔肝,健脾滋肾,利胆明目。
2.2.7 掌颤腰骶部:
操作:医者双掌重叠,至于患者腰部,医者手掌劳宫穴对准患者命门穴,做掌颤法。
方向:垂直向下用力。
力度:微用力,以深处透热或有气感为宜。
频率:300次/分。
时间:2分钟。
作用:温养下焦,滋补肝肾。
2.3 治疗时间及疗程:
30分钟/次,每日一次,15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三个疗程,每疗程之间酌情休息一至二天。
2.4 对照组操作
采用《推拿治疗学》对近视的治疗方法。
2.4.1 患者仰卧位,双目微闭,医者坐在患者右侧。用一指禅推法从右侧太阳穴处开始,慢慢地推向右侧阳白穴,然后经过印堂、左侧阳白穴,推到左侧太阳穴处为止。再从左侧太阳穴开始,经左侧阳白、印堂、右侧阳白穴,到右侧太阳穴为止,反复操作5~6遍。
2.4.2 医者用双手拇指端或中指端轻揉患者双侧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等穴,每穴1~2分钟。
2.4.3 医者用双手拇指指腹分抹患者上下眼眶,从内向外反复分抹3分钟左右。
2.4.4 医者用拇指指端按揉患者养老、光明穴,每穴1~2分钟。
治疗时间及疗程同试验组。
2.5 注意事项
2.5.1 医生注意事项:
2.5.1.1 治疗前必须清洁手部,保持指甲修剪整齐,不可过长,以免划伤患者皮肤。
2.5.1.2 治疗期间所处环境光线适宜,不可有强光刺激或完全黑暗。温度适宜,室内保持温暖干燥,周围环境相对安静。
2.5.1.3 手法宜轻快柔和,不可使用暴力。
2.5.1.4 耐心与患者沟通,如治疗期间患者感到眼部不适,立即停止操作,对症处理。
2.5.2 患者注意事项:
2.5.2.1 患者需自备治疗巾,以免交叉感染,保持治疗巾清洁,每次治疗后清洗。
2.5.2.2 治疗期间治疗巾应一直保持盖住眼部,以隔绝外界光线造成的刺激和保持眼睛卫生。同时,从治疗开始到结束后5分钟内,患者应保持双眼闭合,然后缓缓张开,以逐步适应光线,这段时间内不可用手触碰眼部。
2.5.2.3 注意用眼卫生,读书写字时保持正确姿势,避免长时间用眼。连续工作、学习一小时既远眺五分钟,防止过度疲劳。
2.5.2.4 密切与医生配合,尊医嘱,以保证远期疗效。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拟定:
3.1.1 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除,远视力恢复正常,近视屈光度数消失,短期无复发;
3.1.2 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除,远视力恢复4行以上,近视屈光度降低1d,短期无复发;
3.1.3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远视力提高2~3行,近视屈光度数减少0.5d;
3.1.4 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远视力提高<2行,屈光如故。
3.2 治疗结果(见表五)
表五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试验组 24 3(20.83) 15(62.5) 3(12.5) 1(4.17) 95.83
对照组 24 2(8.33) 5(20.83) 10(41.67) 7(29.17) 70.83
由表可知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由统计学分析(x2=14.55,p<0.01),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4典型病例
魏某 女 13岁
初诊日期:2009年10月21日。
主诉:双眼远视力下降6个月。
现病史:平素读书写字姿势不当,挑食,经常长时间上网,看电视。常感视物易疲劳,眼睛酸胀不适。半年前体检发现双眼远视力下降,使用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后视力可暂时恢复到正常,但不能持久。全身证见神疲乏力、面色白、舌淡脉弱。
既往史:既往体健。
过敏史:自诉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查远视力右0.6、左0.5,近视力右1.5、左1.5,经1%阿托品散瞳检影后呈正视眼。
眼部裂隙灯检查: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清亮,前房中深,瞳孔圆,晶体不混,玻璃体未见混浊。
眼底检查:视盘边缘清晰,色泽淡红,视盘边缘无近视弧,黄斑亮点清晰。
诊断: 中医诊断:能近怯远。
西医诊断:假性近视。
治疗方法:采用上述试验组的推拿方法。三个疗程后左右眼视力均达到1.5,伴
随症状消失。三月后随访未复发。
5讨论
5.1 病因病机
假性近视是近视的一种,是青少年常见眼科疾病之一,属祖国医学“能近怯远”的范畴。临床表现以近视力正常远视力下降,使用睫状肌麻痹药物后,视力可短期恢复正常为主。假性近视经治疗是可逆的[8],但若不加以重视或治疗不当极易发展为真性近视,治疗困难大大增加。现在临床对假性近视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和患者自我调节为主,但远期效果不佳,大多数患者对疗效不满意。
5.1.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5.1.1.1 病因:
(1)久视伤血,目失所养,可发为本病;
(2)过用目力,致使目络瘀阻,目窍失于精血濡养所致;
(3)先天禀赋不足,气虚血少,目窍失养而至。
5.1.1.2 病机:
心阳衰弱,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肝肾两虚,精血不足,以致神光衰弱,光华不能及远。脏腑失调经脉不畅,气血不能上融于目,致使目络瘀阻,目窍拘集失养是能近怯远的主要病机。其病位在眼,发病与心、肝、肾的关系最为密切。同时眼与脏腑之间有赖于经络沟通联系,且眼为宗脉之所聚,故本病与经络的关系亦极为密切。
5.1.1.3 古代文献对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论述举例:
《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素问·五脏生成篇》:“诸血者,皆属于心”,“心之合脉也”,“诸脉者,皆属于目”。
《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心神在目,发为神光,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才能明视万物。”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人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而能视”。
《灵枢·脉度》:“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审视瑶函·目为至宝论》:“神膏者,目内包涵之膏液,……由胆中渗润精汁,升发于上,积而成者,方能涵养瞳神。此膏一衰,则瞳神有损。”
《素问·脉要精微论》:“夫精明者,所以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以长为短,以白为黑,如是则精衰矣。”
《素问宣明论方·眼目门·眼科总论》:“目得血而能视。”
《灵枢·决气》:“气脱者,目不明。”
《灵枢·口问》:“目者,宗脉之所聚也。”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
5.1.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早在1850年德国von Graefe已经注意到通过散瞳等方法可以调节某些近视的现象,直至1861年由libreich将这一类近视命名为假性近视[9]。所谓假性近视,是由于青少年的调节功能较强,长时期看近,引起调节过度。当从看近忽而转向看远时,还有部分调节功能未完全放松。以正视眼为例,就好象戴了一副低度凸透镜看远处物体一样。表现为看远模糊,看近清楚的近视现象。这种近视现象从形成机制来讲,称为调节性近视。所有足以引起调节紧张或调节痉挛、看远时不能放松调节的因素均可使假性近视产生。由过度用眼引起者为功能性调节痉挛;神经受刺激引起者多为器质性。功能性调节紧张或痉挛诱发因素有:
(1)环境因素,即在不适当的卫生条件下进行长期的近距离工作。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近视发生与近眼工作有关。近眼工作量大的,近视发病率较高[10]。
(2)眼本身方面,如眼屈光不正或眼肌肌力不平横为潜在因素。
(3)全身健康状况或精神受到打击等。
本研究选取的病例均属功能性调节痉挛。其发病机理在于,青少年长时间视近处物体时,由于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是散开的,而散开光线通过正视眼的屈光系统在其视网膜之后成像,视网膜上的物像是模糊不清的。为了把眼球后面的物像移至视网膜,往往通过增加晶状体的调节力量的方法使物象清晰。因此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睫状肌过度的不必要的及不适当的收缩,则引起睫状肌痉挛,远点接近近点。持久的异常调节导致了假性近视的发生。并且,为了适应眼球后面物像的存在,不断使眼球的后截向后延长,导致真性近视的形成[11]。因此,假性近视如果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就可能向不可逆的真性近视方向发展[12]。
5.2 手法机理分析
5.2.1 运用祖国医学对手法机理的分析
笔者选用点穴为主配合颤法治疗本病,目的在于增强气感和经络传导,使患者局部放松,减少治疗期间痛苦。分推眶周缘,是本套手法的起式。可使眼周放松,气血畅通,让患者进入治疗状态。颤法应用于眼周可解痉明目,缓解疲劳,使气血充盈,目窍得养;应用于命门穴附近可有效的温煦下焦,滋补肝肾。祖国医学认为颤法具有祛瘀消积,使手法作用直达病所,活血通经等作用。能使机体恢复到原始的自然状态。阴阳平衡、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人体得以健康。
5.2.1.1 局部取穴机理:可通经活络,解痉明目。睛明为治疗眼疾的经验效穴,主治近视,且为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配攒竹共奏通经活络,解痉明目之功。承泣、四白属足阳明胃经,阳明多气多血,取此二穴可使气血上荣于目。
5.2.1.2 背俞穴取穴机理:背俞穴可调理各脏腑机能。因本病多系心阳不足,故用心俞穴,调和营卫气血,交通心肾,振奋心阳以明目。中医五轮学说认为脾主肌,取脾俞可改善眼睫状肌之调节功能,缓解肌痉挛。且肝藏血,开窍于目,肝与胆相表里,肾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脑,连目系,故取肝俞、胆俞、肾俞。诸穴相配能调血养心,疏肝滋肾,利胆明目,从而提高视力。
5.2.1.3 循经取穴机理:阳陵泉、光明、太冲属肝胆经,可疏肝利胆,通经明目。光明为治疗眼病的要穴,阳陵泉乃胆经之下和穴,均有利胆明目的作用。太冲乃肝经之元穴,肝经连目系,本病的发生又多与肝肾亏需有关,《灵枢·九针十二元》曰:“五脏有疾也,当取之十二元。”故取该穴,疏通经络,调肝明目。
以上各穴相合能调节脏腑经络虚实,使人体各部的功能得以保持相对平衡。调节眼部经气,加速眼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目视光明。配合弹拨胆经,在于疏调胆经气机。肝脉连目系,而肝与胆相表里。且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之瞳子聊,而且于该处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会,然后上头角,下耳后,并从耳后分支脉,再行至目锐眦;另一支脉则从锐眦下走大迎,合手少阴经,到达眼眶之下。其本经别出之正经,亦上行头面,系目系,之后,再与其本经会合于目锐眦。故疏调胆经可以达到通络明目的作用。
本套手法,通过调理相关脏腑机能,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使目窍得养,神光得以远及。
5.2.2 运用现代医学对手法机理的分析
现代医学对点穴法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笔者总结多种学说发现,总不外乎认为点穴法具有刺激相应神经,改善血供情况,提高神经中枢兴奋性等作用。例如,睛明穴局部解剖分析,深处有内眦动、静脉和滑车上下动、静脉,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下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眼神经,上方为鼻睫神经。故点按睛明穴可刺激眼神经,放松睫状肌。通过神经传导提高视觉中枢兴奋性。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供情况。颤法的作用机制在于利用手法的颤动力、深透力刺激人体外感受器。通过神经系统的传导反射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肌肉关节、神经血管、内脏等内感受器,而引起局部阶段性或全身性的“放松”。将人体这一复杂的控制系统重新整合[13]。假性近视主要是由于睫状肌持续痉挛,眼部缺血缺氧所至。颤法可以将产生的刺激信息通过相应部位的传入神经传导至中枢,通过核间联系抑制了视觉下中枢的功能,使睫状神经节兴奋性降低而致睫状肌兴奋性降低。能缓解眼睫状肌的痉挛,增加眼的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本套手法通过点穴为主,并与颤法相互配合,从根本调节机体内环境。改善眼部缺血缺氧的状况,解除睫状肌痉挛。只要患者认真配合,远期疗效值得肯定。
5.3 两组患者疗效差异分析
5.3.1 选穴差异影响疗效
对照组操作主要取穴在眼周配合经验穴,而治疗组除了选取眼周相关穴位与经验穴外,还选取了相关脏腑的背俞穴。本病的发病机理与心、肝、肾等脏腑失调有密切关系,选取个脏腑相应背俞穴,调理脏腑机能,可从根本改善机体内环境,自然疗效应优于对照组。
5.3.2 使用手法差异影响疗效
除在穴位上操作之外,对照组主要使用了一指禅推法、抹法,而治疗组主要使用了颤法。假性近视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睫状肌过度疲劳乃至持续痉挛所至。颤法具有活血解痉,使手法作用直达病所的作用。利用手法的颤动力、深透力刺激人体外感受器,通过经络穴位或神经系统的传导反射作用,直接或间接的刺激肌肉关节、神经血管、内脏等内感受器,而引起局部阶段性或全身性的“放松”。故此颤法解除痉挛改善血供的作用要优于对照组使用的手法,所以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
5.3.3 治疗思路差异影响疗效
笔者拟定的治疗组操作方法是以穴位上的操作为主,佐以颤法和疏通经络等,其目的在于从根本改善周身气血运行情况,调整脏腑功能,局部与整体并重,不仅重视眼睛局部操作,同时重视整体调节。而对照组则是以局部操作为主,整体调节重视不够,故其疗效稍逊于治疗组。
6结语
假性近视是青少年常见眼病之一,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学习,给广大患者和家长带来很多苦恼。对假性近视有效的治疗可以减少真性近视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的生活和学习质量大有好处。自拟点穴法可以有效治疗假性近视并防止真性近视的发生。同时具备简便易行,价格低廉,无副作用,疗效持久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

致 谢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史勇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给予了指正,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特此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对在这五年的大学生活中给予我谆谆教导的所有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也请允许我向诸位老师真诚的到一声:“老师,您辛苦了!”最后诚祝各位老师工作顺利,幸福安康,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4-95
2.周诚浒,胡诞宁,郭秉宽等.学生近视与眼调节力关系的探讨[J].中华卫生杂志,1965,10:34—36.
3.胡延年,李超,何志兰等.青少年近视的分类及屈光度、病程、年龄的关系.中华眼科杂志 1998;24(5):276
4.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眼屈光组.中华眼科杂志,1986,22:18.
5.廖品正,中医眼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204
6.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疾病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592
7.赵筱奕,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04
8.黄金鸥,假性近视眼呈高度近视改变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3):70.
9.烟文平、赤目五朗.日本眼科全书,第八卷,东京:金原,1954,314;335-337.
10.胡诞宁.近视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眼视光学杂志,2004;6(1):3.
11.蒋百川,近距离工作引起的暂时性与永久性近视中的眼动参数,眼视光学杂志 1999;1(2):125
12.徐广第,眼科屈光学(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50
13.陈晶莹 颤擦法的临床运用 《按摩与导引》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734.375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