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软件名称:[B]校园公共艺术研究—以校园建筑为题的校园文化手册设计[/B]
软件类型:注塑模毕业设计
运行环境:Win9X/Win2000/WinXP/Win2003/
软件语言:简体中文
授权方式:共享版
软件大小:0 Bytes
官方主页:Home Page
更新时间:2019-02-03 13:46:53
软件简介:

 本文以大学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研究对象,通过了解校园文化手册对于大学生在心理上和道德上的影响,借助大学建筑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利用文化宣传册的形式使大学建筑成为代表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视觉符号,对大学校园文化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传递大学精神。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园建筑;文化手册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architectures in university as the study object of campus culture, by 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ical and moral impact of campus culture manual on college students, with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architectures in university, makes advantage of the form of culture brochures to make the architectures in university as the important visual symbol represented campus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pread of campus culture and transfers the university spirit.


Keywords: campus culture, campus architectures, culture manual
目 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4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4
2.校园建筑对大学生的影响 4
2.1.心理影响 5
2.2.道德影响 7
3.校园文化手册的设计原则与要素 10
3.1.原则 10
3.2.要素 10
3.3.表现形式 11
4.校园文化手册的艺术性和教育性 11
4.1.校园文化的艺术性 11
4.2.校园文化手册的教育性 14
5.以大学建筑为题的校园文化手册设计 14
5.1.创作构思 14
5.2.创作过程 14
5.3.成品展示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 录 18

1.绪论
1.1.课题研究的意义
大学是高等教育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但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学科领域对大学的研究很少关注大学的物质实体——校园,大多集中关注理念、制度和机构等非物质的层面上。本研究关注以大学的校园建筑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手册设计,最终设计出一套独具大学特色的校园文化手册,让人们更留意大学建筑中蕴含的大学精神,这对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20世纪,小册子大多被用来作为传递信息和情报的工具。在中国,许多大学校园文化手册的内容大都分为三个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视觉识别。但当前仍有一些学校的校园文化手册不够完善,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校园文化手册在实用性和服务性上较为缺乏,大学生对手册的熟悉度不高。在关于校园文化的视觉宣传理论上,肖丹在其论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指出校园视觉文化建设总的指导原则,并力求将其运用到校园文化中去,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宣传中的视觉传达初探》指出校园文化宣传在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重视校园文化的视觉传达,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在宣传上发挥的独特作用。包万平从校园的制度文化、大学精神、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应“建设富有特色的学院文化”。[包万平.《独立学院文化建设问题研究》,载《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年第1、2期.]
国外研究现状:小册子起源于欧洲,发明于印刷术之前。不少论战性的小册子在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时期出版。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历次中大政治斗争中,小册子成为当时政治论战和宣传的有力工具。在国外,“美国学术界将校园文化界定为学校的标准、传统、价值观、历史、物质环境、办学实践……诸多因素综合起来的一些事件以及行为提供参考框架的一种模式。” [吴秋颖. 中外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比较与借鉴[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1:210.]更多的学校在手册上的实用性较强,如学生生活指南以及安全手册。这些册子主要是为了提供一些信息给新生和他们的家人,方便他们能够顺利地快速适应大学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册子各章节内容的选取,尽可能地符合新生最初的需求,更多的是体现在生活方面。
2.校园建筑对大学生的影响
“校园建筑”在本论文中主要偏向表示作为大学的校园建筑文化。校园建筑作为其中一个校园的组成部分,其局部也好、整体也好,都有其文化内涵的存在。大学生置身于一所校园中,校园所给予学生的感官刺激并进一步对其心理上以及道德上存在着影响。

2.1.心理影响
造型上,校园建筑所产生的美感不仅能使大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还激发了大学生从美的欣赏到美的创造,对开阔眼界、启迪心智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校园建筑之美首先体现在实用,其次表现为美感,这种美感要素包括总体轮廓、均衡、质感、节奏等方面。建筑的总体轮廓影响着建筑物的总体风格,如雄伟、秀雅、华丽……它与周围环境构成统一的景观;建筑物比例和谐、中轴对称、材料质感、色彩装饰等都是带来美感的主要元素。[王强,周俊玲. 校园建筑的隐形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 高教探索,2010,01:24-26.]规整的校园建筑会给人以严肃的气氛,无形中让学生形成一种严谨的态度;而多造型或是曲线造型的建筑(如图1)会给人以跳跃、活泼的感受,活跃学生思维。

图1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图片来源于昵图网)
色彩上,在建筑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材质”中,色彩在体现校园建筑的美学特征、浓郁的人文气息和艺术底蕴,营造符合师生心理需求的色彩范围,突出学校建筑的独特性。[班哲文. 法国艺术设计学校建筑色彩研究[D].湖南大学,2008.]校园建筑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合理的建筑色彩塑造,如巴黎专业建筑学院大量的色彩设计在细节上运用蓝色的色调,来宣扬该校建校百年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一个自由的学校(如图2)。校园建筑在色彩的和谐统一上可以使活动于建筑中的学生们精神面貌更饱满,心情更愉悦,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激发其学习潜能。

图2 巴黎专业建筑学院
(图片来源于《法国艺术设计学校建筑色彩研究》)
空间上,不同的场所,给人的审美感受不同,承载的场所精神也不同。校园建筑在空间上的美学效果主要体现在视觉传达上,这里的美学主要是面向校园里的大学生群体(如图3),这一群体对美学本身具有初步的认识并具有较为强烈的审美欲,而且对于美的认识具有较为类似的价值判断。从设计的角度来看,空间上的视觉美学存在于环境的形式美学之中,而形式美学具有相对的客观性,因此场所精神也就反映这一时代和空间特征。

图3 校园公共空间
(图片来源于点点网)
材料上,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运用了一些复合材质的双层表皮设计,不论是对于每层表皮来说,还是对于结构体系分界明确的表皮系统来说,其都具有材质的真实性。这样的构成使得大学生透过双层表皮的设计而感受到象山校区的形式美,在耳濡目染中既培养了大学生对美感的审视,同时还让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两层表皮,在对于建筑外部环境和对于建筑内部空间都有独立的建构表现:外表皮使用裸露的素混凝土结构,在建造中留出平面构成意味浓厚的窗洞;内表皮作为木结构的真实性亦得以表现。(如图4)。

图4 tomorrow外砖墙双层立面
(图片来源于《不同设计诉求下的建构表现及材料真实性研究--以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象山校区为例》)
2.2.道德影响
校园建筑不仅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知识、接受教育、人际交往的场所,使大学生肉体安居下来;而且还使得大学生精神皈依栖息,担任着“隐形课堂”的德育角色。[王强,周俊玲. 校园建筑的隐形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 高教探索,2010,01:24-26.]
在自由精神上的道德影响:赫钦斯指出:“教育的目的在培养人类的智慧,由此而发扬仁性,其目的是人格,而非人力。”[赫钦斯.教育现势与前瞻[M].香港:今日世界出版社,1976.1.]
在文化底蕴上的道德影响,“纪念性建筑以其深刻的教育内涵和突出的教育功能而传播和净化着道德。它犹如生动形象的诗篇述说着学校的成长、骄傲与精神追求。”[王强,周俊玲. 校园建筑的隐形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J]. 高教探索,2010,01:24-26.
]如清华大学始建于1909年的古典西洋砖石结构的二校门,它的文化价值早已超出空间界定,成为新时代清华的标志性景观。古老的建筑和纪念物是讲述校史、弘扬学校精神的生动教材,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有回家的归属感(如图5)。

图5 清华大学二校门
(图片来源于昵图网)
在公民参与上的道德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参与的范围和类型是极其多样的,包括了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参与的活动,如作品《瓶非瓶·花非花》将喝完的饮料瓶变成了可供欣赏的艺术品(如图6、图7),这样一组作品树立在校园建筑群中,体现了大学生融入校园生活的同时,还体现了其对环保上的道德意识。

图6 瓶非瓶·花非花(作者:陈莺 张燕)
(图片来源于《校园公共艺术报告》)

图7 瓶非瓶·花非花 (作者:陈莺 张燕)
(图片来源于《校园公共艺术报告》)
2.3.大学建筑在校园文化手册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重要性:“场所精神”是由挪威著名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1979年提出的。在诺伯舒兹看来,古罗马时代就有了“场所精神”的说法。所谓“场所精神”就是指人们的一种物体化和空间化的记忆,是对一个地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等教育研究者通过借用建筑现象学语言开始了对校园建筑所呈现的大学“场所精神”的思考,实现了对大学文化探讨的深入探讨,开始更多的关注大学内在的精神与气质。[孟丽菊,赵红艳. 理性与自由: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再解读[J]. 教育科学,2013,06:60-65.]每所学校的建筑在校园文化手册中的体现更能加深大学生对其学校的印象,甚至唤起回忆,促进了大学生的母校情节。
必要性:有大学生认为校园生活多姿多彩,恐慌的是无所适从,但校园文化手册告诉了他们应该如何迎接这一切。“大学校园就像是人的第二故乡,一个人对学校的记忆最终就是建筑的视觉效果给他的遗留”。[孟丽菊,赵红艳. 理性与自由:大学建筑“场所精神”的再解读[J]. 教育科学,2013,06:60-65.]大学建筑作为校园文化的其中一个内容在校园文化手册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学风校貌,利用建筑无声的语言影响学生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
3.校园文化手册的设计原则与要素
3.1.原则
(1)做好设计计划
拟订一套设计工作与表现规划,需要考虑到以下问题:A、要宣传什么,要传达给谁,传达的内容以及诉求的对象;B、到哪里去购买,所需求的产品。C、具体如何实施,表现形式。要将宣传册内容与需求者说明所传达的讯息,使得宣传册的内容具有针对性的目标。
(2)强调新颖抓住重点
宣传册设计要注意宣传的主体,将“重点”图形和文字提炼出来,使受众第一眼看到时就能被紧紧地吸引住,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和对校园的信任,进而引导诉求者对重点深入了解,强调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如校园建筑、校训、办学理念等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就要鲜明独特。


[url=http://www.biye114.com/html/1536.html][B]校园公共艺术研究—以校园建筑为题的校园文化手册设计[/B][/url]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80.07813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