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设计下载土木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

不“学”有术——“在家上学”群体深度报道

联系方式: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官方主页:www.biye114.com
图片预览: ;论坛转帖
插件情况:
售后服务:请联系客服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 好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软件好,就请您
      0%(0)
  • 差的评价 如果您觉得此软件差,就请您
      0%(0)

软件简介

 目录
一、现象,问题与选题 4
(一)“在家上学”现象概述 4
(二)媒体热议与专家争论 5
(三)媒体报道量少、偏狭 6
(四)研究文献偏重探讨社会化问题 8
(五)本报道主题与侧重点 9
二、选题价值和意义 10
(一)真切呈现“在家上学”孩子的全面教育与社会化 10
(二)深入了解家长选择背后的理念、筹划与期许 10
(三)尝试反思孩子教育的多样化与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11
三、实施方案 13
(一)采访方法 13
(二)团队分工 13
(三)展开流程 14
(四)框架安排 16
四、推进与创新 19
(一)报道视角与侧重点的创新 19
(二)调查与采访方法的创新 19
(三)调查报道的新发现 19
五、我们的困难 22
六、文本内容 24
主稿:不“学”有术——“在家上学”群体深度报道 24
辅稿(一):教育也能私人定制? 28
辅稿(二):“我们不是私塾” 31
辅稿(三):袁郅林:“在家上学”的先行者 33
辅稿(四):脱离学校不等于脱离社会 36
辅稿(五):学籍不是大问题 39
辅稿(六):回归体制还是出国? 40
辅稿(七):立法,根本出路? 42
辅稿(八):“妈妈想跟你一起长大” 46
七、样本展示 49
八、采访手记 51
九、附录 56
(一)采访笔记摘录 56
1.“在家上学”家庭 56
2.专家学者 70
3.官方部门 72
(二)参考文献 73
1. 我国“在家上学”的现状 73
2. 在家上学:一种崭新的教育生长 88
3. 中国在家上学北京共识(2013) 93
十、致谢 94
一、现象,问题与选题
(一)“在家上学”现象概述

“在家上学”这一现象早在2001年就开始陆续见于报端,但一直都是个案的报道,并没有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的例子。他的儿子郑亚旗从小学毕业后开始在家上学,再也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成年后,郑亚旗创办了《皮皮鲁》杂志和皮皮鲁讲堂,并于2010年创建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出任CEO。他被认为是“在家上学”的成功案例。
到2006年、2007年,广东肇庆星光学堂的姚泳光、浙江商人徐雪金和广州“现代孟母”叶万红等“在家上学”的个案引起了媒体的跟风报道,但是持续的时间不长,大都在一个月左右。这时,公众对于“在家上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媒体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群体的存在。随后,越来越多的个案通过媒体的报道呈现在公众眼前,例如大理的“苍山学堂”、北京的“今日学堂”、“蔬菜超人妈妈”等。
这一趋势引起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注意,他们在2011年夏启动了“在家上学”研究项目,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后,他们在2013年8月份发布了一份《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 》。这是目前能够找到的第一份也是唯一一份较为完整地调查中国“在家上学”状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该报告,当前以“在家上学”名义聚集和活跃于中国大陆的家长群体约为1.8 万人。正在实践在家上学者约为2000人。全国排名最靠前的是广东省,其次是浙江和北京。截止2012 年底,大陆共有实体书院有591 家,网络虚拟书院100 多所。华德福学校有119 家,教会学校近200 所。整个大陆非学校化教育形态(含幼儿教育)的总人数约在10 万人以内。本次研究所使用的“在家上学”是指以家庭为主要教育场所的教育形式,不包括各类小型学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在家上学排名前三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这可能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更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其中,广东省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社会和教育环境较好,在家上学人数最多。6岁的孩子最多(12.18%)。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较少处于初高中阶段。
家长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前五位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70%)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其中四项均与学校有着密切关系。
通过对研究报告的分析,21世纪教育研究院认为在家上学目前还面临着以下四个问题:
1.合法化问题:“在家上学”在当今社会还属于新鲜事物,还没有先例,也还没有具体的支持和管理措施。
2.社会化问题:反对者认为,把孩子与其同龄人正常的学习生活人为地隔开,会影响孩子的早期社会化。支持者认为,学校中存在对某些学生的歧视、同学之间的不良信息传播等等,不见得就是很好的社会化的环境。
3.学习的成效与质量保障问题:我国目前“在家上学”的实践还刚刚起步,成效确实需要时间的检验,质量保障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主观性。
4.信息沟通与专业发展问题:处于这一阶段的在家上学亟需建立和形成比较规范、科学的信息共享平台和专业指导发展规划。

(二)媒体热议与专家争论

1.媒体存疑惑:“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能走多远?”“回归or 叛逃?”“敢不敢?”“可行不?”,对于在家上学,不少媒体都是打着各种的问号。显然,在家上学在中国是比较陌生的话题,媒体对于这一群体仍存在着不少的疑惑。
深圳商报的文章标题为《在家上学能走多远》,通过深圳在家上学群主郭忠淇的报道,质疑在家上学能走多远。南方日报的报道《在家上学:多元育人还是简单逃离?》,也开始对在家上学进行讨论,其通过“试验的困惑”“不安的未来”“建议主管部门拿出指导建议”等文章来探讨这是一种多元教育还是简单逃离。无独有偶,太原晚报也提出“在家上学:
多元化探索还是因噎废食?”的观点。记者发现,光明日报一篇《在家上学:叛离or回归》,也对这个群体提出疑惑。
不少报道表明,人们对于在家上学还是有不少疑惑的。毕竟在家上学是对现行体制教育的一种挑战,媒体对于这个现象的态度是含糊不清的。国家对于这个在家上学没有明确的态度与定性,媒体就也只能是是一种探讨式的讨论。这就是目前中国媒体对这一群体报道的现状。

2.专家有争议:“在家上学”是一种叛逃

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李新玲的著作《在家上学——叛离学校的的教育》,是中国较为具体描述中国在家上学状况的书籍,书中讲述不少在家上学的经典案例。在书中,李新玲认为,有些孩子并非在学校上学不适应、不愉快,而是他们的家长认为学校教育不能达到自己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让孩子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于是选择“在家上学”。
对于在家上学的做法,不少人持反对的观点,认为只是一种对传统教育的挑战,是一种叛逃。据观察,很多媒体都纷纷用“叛逃”学校来形容我国在家上学的情况。《法治周末》报道的标题直接为《报告显示内地约2千名学生叛逃学校选择在家上学》,文章通过王高博的例子为主线来报道。济北南在北京青年报发表一篇题为《在家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叛逃”》的评论,他这样谈到,当下的家庭教育并没有完全成熟成形,此语境之下,现在贸然进行家庭教育,很可能会成为一次冒险。而孩子,无疑就成为了实验品。新华日报也展开“在家上学拿小孩当实验值不值”的辩论。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冯虹教授在接受杂志《中国教师》的采访时就指出“‘在家上学’影响孩子社会化发展不可取”。不少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也对在家上学持反对意见,认为在家上学会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会化。南方日报的评论“在家上学只能是小众尝试”。也指出在家上学实施的困难以及不可行性。
尽管有很多人的反对,但是在家上学同样也获得社会的支持。熊丙奇在接受采访时就明确指出“舆论将“在家上学”称为对学校的“叛逃”,这其实是不妥当的”。广州日报的评论中谈到,“让“在家上学”为多元化教育探路”,尝试通过报道来为在家上学赢得支持。新快报一篇《在家上学本质是个选择权的问题》,把关注点放在教育本身,而不是体制与非体制的对立与争论。文章直接指出“与其对私塾教育指指点点,不如借机反思学校教育的积弊”。
(三)媒体报道量少、偏狭
近两年来,媒体开始陆续关注在家上学。尽管报道越来越多,但不同媒体所关注的点各不一样。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关于在家上学的报告出来之前,仅有少量且不全面的报道。这些前期的报道角度都比较单一,或者虽然有提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但都是蜻蜓点水式地略过,缺少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如:
1.侧重报道在家上学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撇开法律和学籍等问题,侧重写孩子教学内容和家长的培育方向。如在燕赵都市报中的《在家上学另类教育起“波澜”》一文,侧重描写在家上学的模式,和传统模式进行的对比。这样的报道偏向于比较认同这样的教育方式,仅仅从教学内容上看就断定这样的教学方式好。
2.侧重点放在在家上学是叛逃上。新民周刊在2012年9月发表了一篇《在家上学:叛逆与逃离》,里面提及最多的在家上学的原因是问题儿童不适合学校的环境,或者是家长对现有的教育制度不满。只看到家长逃离学校,却没有看到家长不一定是不满这样的体制而作出的决定。叛逃这样的词语本身就定了性。
3.侧重于报道家长建立了在家上学的联盟。新快报2013年5月有一篇《家长抱团建立“在家上学”联盟》,报道了成立了联盟,没有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其作用等等。

2013年8月,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报告出来之后,媒体对在家上学的关注度有所提升,报道的篇幅和数量均有所增加,但数量相对其他的教育类报道来说还是偏少。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报道,重复的新闻居多。
在对《南方都市报》、《南方日报》、《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新快报》等报纸的报道进行研究后,我们发现在2013年8月后的报道中,虽然内容详细了很多,报道也全面了一些,但仍然存在不少偏颇。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报道着眼于学籍问题和立法问题,担忧这些会成为在家上学家庭的困难。但这类型的报道往往忽略家长本身对这个问题的考虑。有些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并不在意学籍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这是否真实迫切的问题,夸大这两个问题对在家上学群体的影响。
2.是叛逃的声音更加强烈。许多报道几乎是一面倒的状态,夸大家长反对教育体制的程度,或者有些根本不是对体制不满但也被曲解。
3.对孩子社会化问题的质疑。侧重这个问题的报道,都是从理论出发,认为会对孩子的社会化产生很大的问题,却不考虑实际,仅仅运用一些专家的话语,没有深入地去接触就进行评价,缺乏客观。
综合上面所分析的,目前媒体的报道并没有对在家上学群体进行全面而客观的报道而且报道的数量太少。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许多媒体并没有对这个群体进行深入的接触和了解,只看到了冰山上的一角,也有可能本身对在家上学就存在一定的偏见。
(四)研究文献偏重探讨社会化问题
在家上学这个话题牵涉到学科范围有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于是我们从这三方面入手,寻找这三个学科与在家上学相关的文献资料。由于在家上学这个话题比较新颖,因此能找到的文献资料并不多。
首先,从社会化入手,搜索深圳文献港,搜出9篇文章,其中5篇是与在家上学息息相关的。其中具有参考意义的有3篇:
1.2004年在中国家庭教育第4期刊有一篇,题目为《美国“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关注的是国外关于家庭学校学生的社会化问题研究,并用我国的社会学和教育社会学理论分析了在家上学学生的社会化问题。文中讲述了美国社会也是对正规教育不满,另外则因为公立学校内犯罪问题严重,因此很多家庭开始选择了在家上学。这两个原因对我们在采访在家上学原因具有参考意义。
关于社会化问题,文中提出了两个对立的观点,一是反对在家上学,反对的依据分为5个方面:学校具有社会聚合功能、人际交往、公里学生能接触大量不同的学生、家庭影响、适应社会和学校特有的社会生活经历。支持派则列出4个方面:学校安全问题、家庭学校的学生有充足时间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闲暇时间的利用、教学方式。
这一问题也是我们的项目主要讨论的问题之一,而支持派的几个方面将作为文章写作的参考。文章最后小结提出一个观点,社会化问题虽然还受到关注,但随着家庭教育的发展社会化已经成了多数家长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之一。我们文章社会学部分所想表达的观点和这个观点相仿。
2.2011年共有共2篇关于社会化的文章。一篇是对教育科学学院一教授的专访,文章名为《在家上学,影响孩子社会化发展不可取》,接受采访的冯虹教授认为在家上学对孩子社会化不良影响很大,是不可取的。另一篇则认为在家上学是学校教育模式的有益补充。其中第一篇提到的影响孩子社会化的发展,认为孩子成长需要在一个集体的环境里。这是最具有说服力的反对在家上学的原因,这点在写作中也作为要点参考对象
3.2012年刊登在《外国教育研究》中的一篇由王佳佳攥写的《美国“在家上学”儿童的社会化问题之争》提出了新的观点,里面提到接受实践取向的在家上学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化,不同学习效果对孩子社会化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并不能单纯以孩子在家还是在学校学习来判断孩子的社会化。
在深圳文献港中搜索,与教育学相关的只有一篇,是在社会化文献中有提到《在家上学,影响孩子社会化发展不可取》。主要是对教育学家冯虹的采访,参考意义不大。

(五)本报道主题与侧重点
根据上述研究分析,结合我们与该群体的初步接触,我们得出了“媒体并未呈现真实而完整的‘在家上学群体’,社会对于‘在家上学’群体的了解存在片面性”这一结论。
因此,我们小组将从分析在家上学目前的现状,到对于孩子的社会化问题、家长的教育能力问题、对孩子未来规划的问题、法律问题、学籍问题的一一剖析,力求为读者展现一个真实的“在家上学”群体。
在本文中,我们会呈现孩子在家上学的各种表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长和孩子面临的各种困难,公众对他们的误解和质疑,家长对孩子的情感表现,对立法的诉求与渴望,以及这些家长到底在为孩子争取什么?
针对社会化问题,我们通过观察以及采访沟通等方式对几个家庭进行深入了解,与受采访者建立起信任关系,参与他们的实际教学和生活,从而能够真实地把握这一群体的真实现状,对于孩子社会化问题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
对于法律方面的问题,我们通过采访在家上学过程中与学校发生纠纷的真实案例,呈现学校与在家上学这一群体的关系,以及教育局对在家上学这一群体的态度。由一封由家长书写的立法建议书引出的家长对立法的诉求。再通过法律专家解答相关的法律问题,分析建议书的可行性,最后表达出家长对立法的呼吁。


二、选题价值和意义
(一)真切呈现“在家上学”孩子的全面教育与社会化
1.孩子的全面教育
记者通过几个月来的观察与采访,对于在家上学群体有了较深了解。在此期间,我们进行多次的体验式采访,比如跟孩子一起上课,参加活动等,这让我们的采访内容更加丰富。
我们的采访不是蜻蜓点水式的,几个月的沟通交流,让我们也与采访对象建立信任关系。同时,我们对于他们教学内容,方法等都有了详细的了解。。
在家上学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发展。他们的教学内容涉及中英文教学,百科知识,逻辑推理。值得强调的是,家长非常强调孩子的动手能力,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注册会员上传设计赚钱
以上是大纲和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资料请在线购买.

软件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摘要(共 0 条,得分 0 分,平均 0 分) 查看完整评论

下载说明

* 本站所有资料均已审核通过,内容原创保密,标准格式,质量保证
* 无需注册,点击在线购买后即可获取该套毕业设计(论文)完整
* 支付后请联系在线客服QQ:212181988发送资料

相关下载

  •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