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拨揉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5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多因长期伏案工作及姿势不良而诱发,常见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目的:观察拨揉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对5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取手法中的拨揉法再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的变化。结果:50例患者中,痊愈30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92%。结论:用拨揉法配合牵引治疗颈性眩晕,患者痛苦少,无副作用,见效快,疗效佳,笔者认为此方法适合那些不愿意手术的患者使用。

[关键词] 拨揉法 牵引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通常是指椎动脉的颅外段受颈部病变的影响导致血流障碍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及视觉障碍。眩晕是本病最常见的症状,其性质可呈旋转性,即出现自身或周围景物沿一定方向旋转的幻觉;也可呈一般性眩晕,表现为身体摇晃而立行不稳或地面移动、倾斜、下陷等感,往往在体位变换时诱发症状。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出现头痛,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侧支循环血管扩张而引起的一种血管性头痛,呈发作性出现,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甚至数日。视觉障碍表现为发作性视力减弱、眼前闪光、暗点、视野缺损以及幻觉等[1]。
本人在近一年的临床实践中,运用推拿手法中的拨揉法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了50多例此病患者。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病人全部是北京按摩医院门诊患者,男22例,占44%,女28例,占56%,年龄最小26岁,最大66岁,其中40-60岁最多,病程最长的6年,最短的2天,全部患者均已眩晕为主,伴颈肩部疼痛不适46例,伴头痛33例,伴耳鸣27例,伴上肢麻木18例。X片检查颈曲变直或反张者40例,椎体前后缘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者44例,椎间隙狭窄者30例。TCD检查均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表现。
二 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2.1 临床表现
2.1.1 眩晕
眩晕的性质可以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晃性,也有的在颈部做某一动作时出现位置性眩晕,典型者开始出现体位性头晕,逐渐可发展成位置性眩晕,甚至不能转动头部,一动就要跌倒,可感到“地板升高”,“连人带床翻转过来”,当改变引发眩晕的体位时,症状即刻消失。
2.1.2 头痛
头痛的发生率约占70%。多见枕部及顶部痛,有时可放射至颞部,多为发作性胀痛和跳痛,严重时可伴有面深部疼痛、恶心、呕吐、植物神经不稳的症状。
2.1.3 猝倒
猝倒约5%~10%。多在行走或站立时,头部过度后仰、转动时发生,发作前可无先兆,头部向反方向运动症状可缓解。猝倒前可觉下肢无力突然倒地,但意识清楚、听力、视力及言语无异常,缓解后可恢复活动。
2.1.4 耳鸣
耳鸣多为双侧性,常感到“颅内响”,似激流冲撞之声,约30%伴听力损失。
2.1.5 视力改变
视力改变的约40%,如金星闪烁、复视、视力减退等,有时可突然弱视或失明。持续数分钟后恢复视力。
2.1.6 感觉障碍
部分患者出现感觉障碍如面部刺痛、耳周痛、口周和舌部麻木等,偶有幻听或幻嗅。暂时吞咽困难,刺激性咳嗽,手指感觉异常,上下肢无力等。
2.2 诊断标准
上述50例病人均符合颈性眩晕的以下诊断标准:
2.2.1 眩晕症 特点为一过性,发作性,常在变换体位或颈
后仰、旋转时诱发,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行走不稳或猝倒。
2.2.2 枕颈神经痛征 常见枕大神经和(或)枕小神经痛,
向枕上、头顶及眶、鼻根部放散,风池穴压痛敏感。
2.2.3 颈部僵痛征 颈部肌肉痉挛,僵硬疼痛,活动受限,
压痛,有时出现上肢麻痛及臂从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征。
2.2.4 交感神经激惹征 如单侧后头痛,平衡失调,耳鸣,
听力障碍,视物疲劳、雾状、涩沉,声嘶,咽部异物感,面部哄
热,多汗,涕泪或眼鼻发干,忧郁焦虑精力不集中等,即所谓
巴2刘氏综合征( Syndrome of Bosse L ieou) 。
2.2.5 X线片征 常见寰枢关节两侧不对称,椎体棘突偏
歪,钩椎关节增生、变形,椎间隙变窄,韧带钙化,骨桥形成
等,部分患者存在寰椎椎动脉沟环,除外耳源性眩晕和眼源
性眩晕,经颅多普勒(TCD)提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
2.3 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确诊为颈性眩晕且已过急性期,并排除以下符合排除标准者。
2.4 排除标准
2.4.1 孕妇、产妇;
2.4.2 颈椎骨折或脱位;
2.4.3 合并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严重疾病;、
2.4.4 精神病患者;
2.4.5 颈椎骨质疏松及颈椎肿瘤。
三 治疗
3.1 治疗原则
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整复错位
3.2 手法治疗
患者俯卧位,医者站其旁
拇指拨揉颈部两侧肌肉,以放松肌肉为主,反复施术3~5遍。
拇指拨揉项韧带,重点施术于阳性反应物及压痛点,反复施术3~5遍。
拿揉两侧斜方肌,反复施术3~5遍。
拇指按揉患者颈枕部和两侧颞部,随后点按风池、风府、天柱、太阳、率谷和百会穴各30秒。
点按两侧颈根穴30秒[3] (斜方肌前缘,平第七颈椎)
对症加减
兼视物不清者加阳白,兼头痛者加印堂,手指麻木者取合谷,后溪,中渚及八邪穴,兼颈项强痛者加重子,重仙并可配膻中,中脘,天枢等
治疗手法至此完毕。本套手法10次为1个疗程,每次约25~30分钟。
3.3 牵引治疗
患者采取坐位,坐靠舒适,嘱患者颈部及全身肌肉放松,顺其自然。对X线无明显环枢关节不对称者,采用中立为牵引,对X线有明显环枢关节不对称者,采用后伸20-30度牵引。颈椎牵引,每日1次,每次牵引20-30分钟,每10次为一个疗程。牵引重量可根据病人的情况,约为其体重的1/10-1/5,初次牵引重量可轻一点,以后可逐渐增加重量。
四 治疗结果
4.1 疗效评定结果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标准评定疗效。
治愈:主诉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生活。
显效:主诉症状基本消失,可恢复正常生活。
有效:症状部分缓解,尚不能恢复正常生活。
无效:主诉症状无解甚至加重、
4.2 治疗结果
治愈30例占60%,
显效11例,占22%,
有效5例,占10%
无效4例,占8%
总有效率92%
五 典型病例
庞某,女,47岁,2009年10月14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眩晕1周,伴有恶心、呕吐。
现病史:患者一年前在家劳动时,突然出现短时间头晕,恶心,一周后,在家做家务时,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行走不稳,去某医院就诊为颈椎病(椎动脉型)
予以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遂来我院就诊
查体:颈部肌肉紧张,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序列右偏,C4-6棘旁压痛明显,颈椎活动度:前去30°,后身30°,左侧弯30°,右侧弯20°,左旋45°,右旋20°压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左(—)又(—),低头旋转试验(+),霍夫曼证(—)。
颈椎X线片示,C1前倾C4.5.6钩突变尖,椎体前缘唇样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报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触诊寰椎横突压痛,向右旋转式错位,心肺听诊(一)血压14.7 9.3kPa,神经反射正常。
诊断:颈性眩晕(颈椎病椎动脉型)
治疗:予以以上手法治疗。
第一次手法后,当即感症状减轻,后连续治疗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查无阳性体征,恢复正常生活。随访迄今未复发。
六 讨论与体会
6.1 讨论
近年来。随着电脑技术的不断发展。电脑在人们生活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给个人们带来了快速高效的工作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副作用。比如眩晕,头痛,耳聋耳鸣等症状。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但有年轻化的趋势。本人实习期间,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先后治疗本病50多例,其中,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年过70的古稀老人,有白领,也有普通工人,有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有两鬓斑白的老太太。总之,本病已经影响到很多人的正常生活,给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带去了痛苦,而对于本病的治疗,大多数人选择了非手术疗法,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后,作出了以下总结:
6.1.1 现代医学的认识
椎动脉左右各一,起始于锁骨下动脉, 行于前斜角肌和颈长肌之间,穿经第六至第一颈椎的横突孔上行,其位置在颈神经前支的前面,被来自颈部交感神经节的致密的交感神经丛所盘绕。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经枕骨大孔入颅。在桥脑下方双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并在此前由椎动脉发出分支合成一脊髓前动脉,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椎-基底动脉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颞叶下面和枕叶内侧面皮质的血液。位于脑干的前庭系统对缺血非常敏感,因此椎-基底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时,眩晕常常是首发的甚至是唯一的症状。
6.1.2 祖国医学的认识
中医传统医学中并无颈性眩晕一名,但根据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属中医眩晕的范畴。《内经》认为本证的病因病理,有的因外邪致病,有的与肝风及体质虚弱有关。如《灵枢・大惑论》指出:“故邪之中于项……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灵枢・卫气论》说:“上虚则眩”。而《灵枢・海论篇》和《灵枢・口问篇》又分别指出:“髓海不足”和“上气不足”是引起眩晕的病因病理。明代张介宾则认为本病以虚为主。《景岳全书・眩晕》篇指出:“眩晕一证,虚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过十一、二耳”。强调无虚不作眩,在治疗上当以治虚为主。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眩晕》里综合各家学说,阐明上列几个因素的相互关系,认为本病之病根属虚,病象属实。临床上,本证以肾脾之虚居多,然后风火、痰浊等不同因素之兼杂。从古代医书记载中可见关于眩晕病因病理的理论有风、火、痰、虚等理论,其中认为虚证者所占比例为多[4]。
6.2 体会
基于本人的以上认识加上临床观察所见,大多数患者都是伏案工作及姿势不良所造成,拨揉颈部两侧肌肉及项韧带,拿揉斜方肌等手法可以有效的松解肌肉,行气活血的作用。对风池,风府,天柱,太阳,百会等穴位的刺激,可使椎动脉痉挛的血管得到缓解,使局部的血液阻力降低,血流量增加,基底动脉血供得到改善。
本人这套手法有两大特色,第一就是将拨法和揉法合二为一形成了拨揉法,拨法是拇指深按与治疗部位并且进行单向或往返运动,往往需要先找到压痛点进行操作,临床上有“以痛为俞(5)”之说,但是如果医者用力不当,就会给病人带去非常大的痛苦,甚至造成医疗事故。而揉法常常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常常用于保健类手法,对于治病,就不像拨法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我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如果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既能起到治病的效果,也不会给病人造成伤害。通过后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效果。第二个特色就是颈根穴的运用。颈根穴,位置在第六与第七颈椎之间旁开一寸,斜方肌前下缘取穴。它的位置是手三阳经脉交会于大椎穴之前的必经之路。因此,在此取穴得气感最强,影响面最广。另外颈根穴适对颈中、下交感神经节,而颈中、下交感神经节借交通支与颈部的脊神经和椎动脉密切相连,在颈椎病的发病过程中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对该穴位的操作,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作用,但应该注意,该穴位特别敏感,操作适应把握好力度和时间。
另外,颈椎牵引可以放松肌肉,松解组织拈连,增宽椎间隙,恢复颈椎各椎体的位置关系,调整小关节紊乱,调整椎动脉与椎动脉孔的解剖关系,从而使头部供血正常,治疗本病。
两种疗法有机结合,可放松颈肌,改善头部供血,恢复颈部生理功能,缩短疗程。但施手法时应严格控制禁忌症。如诊断不清的颈痛、活动障碍;颈部,咽喉之肿瘤;炎症及骨折,关节损伤;先天性畸形(包括椎管狭窄);老年体弱或合并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及严重脏器疾患;颈部有疖肿及皮肤病者;妊娠后期等不宜施行本手法。
最后,患者在恢复期间,可适当做一点功能锻炼,工作时注意调整工作姿势,休息时调整枕头的高度等等,通过这些措施可有效地避免本病的复发。

致 谢

在我大学五年的学习当中,得到了我的老师宋宇,李春艳、桑林、汪伟、杨磊、罗宏、艾民、李凭、孙晓峰、张智勇、朱立达、王亮华、李冬梅,刘春红,刘颖等多位老师的帮助和教导。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指导教师宋宇老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针对文章中的许多不妥之处给予了指正。在此,我特别向多年来给予我鼓励和教导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参 考 文 献

(1)冯彬.点、揉颈部交感神经节治疗颈性眩晕的机理探讨.按摩与导引.2009年第6期
(2)文漫红 黄河.针灸推拿综合治疗颈性眩晕77例疗效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年1月第2卷第1期
(3)胡向阳.北京按摩医院诊疗常规. 中国盲文出版社,2002年第1版.
(4) 王羽丰 林定坤 邓晋丰.从虚论治颈性眩晕.《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5年6月3卷11期
(5)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4,437.50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