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首 页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下载定做交易过程截图支付宝在线支付
当前位置:完美毕业网毕业论文医学论文

三步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

论文代写发表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QQ212181988
一键分享拿折扣:

 [摘要]目的:探讨三步推拿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指针点按经穴法、卧式动态牵引法、颈椎旋转复位法三步推拿法为主施术于患者的颈肩、背部及上肢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结果:三步推拿法在治疗本病时能达到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除弊止痛理筋整复增大椎间隙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之功效。50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三步推拿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满意且患者易于接受。  

 关键词颈椎病  指针  卧式动态牵引  颈椎旋转复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导致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脊神经根而引起的一组以神经根受压症状为主的疾病[1]。约占颈椎病患者总数的60%[2],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电脑的普及应用,颈椎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日趋年轻化。目前临床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手法治疗因其疗效肯定、见效快、副作用低等原因而广泛用于临床。笔者在一年的临床实习过程中总结了一套以指针点按经穴法配合卧式动态牵引法和颈椎旋转复位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本法以三步手法为主,对颈椎的错缝进行整复,增大椎间隙,放松颈部肌肉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症状,而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笔者应用本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 一般资料

全部50例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最短者两周,最长者11年。 其中有颈部外伤史者8例,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等慢性劳损史者3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肩部酸胀疼痛症状、并向单侧或双侧上肢部放射,麻木等神经根刺激或受压症状。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肌紧张、颈部活动受限、病变棘突偏歪、压痛或上肢放射痛,均有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辅助检查X片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生理曲度变浅、变直,颈椎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二)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提出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拟定的诊断标准[3]

1. 颈痛伴有上肢放射痛。

2. 神经根受压时,出现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腱反射异常,肌萎缩,肌力减退。

3. 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

4. 颈椎X线可见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椎间孔变小,CT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二、治疗

(一) 治疗原则

舒筋活络行气活血除痹止痛理筋整复。

(二) 手法操作

在临床治疗中将手法分为预备手法,三步治疗手法和结束手法。

1. 预备手法

患者俯卧位  医者站其旁

1) 拿揉放松颈肩法:术者用五指从上而下轻柔的拿揉颈部肌肉35遍,以轻柔的掌根揉法施术于两肩部肌肉23分钟,使颈肩部的肌肉得到放松。

2) 按揉弹拨理筋法:术者用拇指按揉颈部两侧肌肉,然后用拇指弹拨项韧带,由轻到重,重点施术于压痛明显及具有条索状硬结部位,反复操作35遍。拇指弹拨肩胛提肌及斜方肌35遍。

3) 揉拨上背法:术者用全掌揉患者上背部竖脊肌35遍,用拇指沿脊柱两侧竖脊肌作拨揉法35遍。

2. 三步治疗法

    1) 指针点按经穴法

          取穴:主穴颈夹脊穴。配穴:百劳颈根肩井肩中俞、肩外俞、天宗、小海、曲池穴及压痛点。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其旁。术者拇指指端缓缓加力,依次点按上述穴位或痛点上,每穴约持续2030然后在各穴位上施以震颤手法,每穴约持续1015秒。操作时用力要平衡,由轻到重,使感觉达到深部。进行震颤手法时指力不能有所增减,力量不宜过大,以患者局部有酸胀感或发热感为宜。

2卧式动态牵引

患者取仰卧位1术者一手握住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托住患者枕部行颈椎纵向水平位缓缓用力牵引,牵引力度以术者刚能拖动患者躯体为度,持续30秒。2在牵引状态下术者将患者头部各向左右旋转45度并持续牵引,两侧均持续30秒。3沿患者颈椎纵向水平位施行节拍式牵引,每牵拉3±1秒与放松2±1秒为1次,10次左右4)在牵引状态下,术者托住患者枕部的手为支点,使患者头尽量后仰5最后在保持水平位牵引的同时伴以使用牵抖手法约10秒。整个牵引过程大约需要23分钟,时间长些亦可,但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3) 颈椎旋转复位法

以颈4右偏为例,患者取低坐位。术者立于患者身后,以左拇指指端固定偏移棘突的,其余四指置于患者左侧头枕部或颞部。然后患者颈部前屈30°左偏30°,手扶持面部,再向旋转45°手向上方旋转力达患椎的瞬间,右手拇指同时患椎棘突轻侧,可听到响声及棘突复位的轻移感。触之平复或改善,复位后将头部转向中立位。

3. 结束手法

患者取坐位  医者站起后

    1) 拿揉法:拿揉患者两侧颈肩部及其患肢2~3分钟。

2) 弹拨法:弹拨患侧颈肩部及手臂2~3分钟。

3) 牵抖法:牵抖患肢20~30秒。

4) 拍法:用双手掌在患者颈肩部及背部拍打2~3分钟。

(三) 治疗时间及疗程

本套治疗方法每次治疗时间约为25~30分钟左右,一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天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既可治愈。

三、疗效观察

(一) 疗效标准

根据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的诊断标准[4]

1. 治愈:原有症状全部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2. 显效:症状明显减轻,遗留轻微颈项痛、手麻等症状。

3. 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缓解,颈、肢体功能改善。

4.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变化。 

(二) 治疗结果  

治愈31例,占62%;显效10例,占20%;好转6例,占12%;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为94%

四、典型病例

赵某某:女,44岁,报社编辑,20091121日初诊。

    主诉:低头伏案工作后,颈肩部和后背部酸痛伴右上肢放射痛或麻木六个月。

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因工作繁忙,每当工作后,自觉颈、肩、后背部疼痛不适,并出现右侧上肢麻木,休息后症状可缓解。患者感觉尚可忍受,于是没有就诊。近半月来,症状加重,严重影响着正常工作,入夜尤甚,经常因疼痛而不能入睡。右侧患肢有沉重感,有持物落地史。

检查:颈肩部压痛明显,颈椎活动明显受限,右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和压顶试验阳性。X线正位片显示C4C7关节骨质增生,侧位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变窄,斜位片显示C56C67椎间孔轻度变小。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采用上述方法治疗一次后,患者自述症状有所减轻,一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又巩固一个疗程后痊愈。右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

五、讨论

(一) 发病机理

1. 现代医学发病机理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本病的内因,各种急慢性颈部外伤是导致本病的外因[1] 

1) 内因颈椎间盘蜕变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内因。一般情况下颈椎间盘从30岁以后开始退变,退变从软骨板开始并逐渐骨化,通透性随之降低,髓核中的水分逐渐减少,最终形成纤维化,缩小变硬成为一个纤维软骨性实体。进而导致椎间盘变薄,椎间隙变窄。由于椎间隙变窄使前、后纵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变小,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导致骨质增生。

2外因:颈椎的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外因。由于跌、扑、扭、闪或长期从事低头伏案工作均可使颈椎间盘、后关节、钩椎关节、颈椎周围各韧带及其附近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伤,从而破坏了颈椎的稳定性,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骨质增生。

内外因素皆可导致颈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化,致椎间隙变窄,四周韧带相对延长,椎间关节失稳,小关节囊松弛而半脱位或脱位,上下关节突入椎间孔,形成椎间孔狭窄,神经根及其根袖受压。初期根袖渗出、水肿、无菌性炎症;后期根袖纤维化,加剧对神经根压迫,使之缺血退变。而椎间盘退变的同时,颈椎椎体或关节发生应力变化,打破了正常的平衡状态颈椎本身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则发生代偿反应,结果就出现了椎体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若增生突向椎间孔,就可直接压迫神经根。若椎间盘变性,可使椎间孔相对变小,从而刺激神经或增大神经根的压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根症状

    2. 中医病因病机分析

祖国医学对颈椎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很早,《内经》中将颈椎称“天柱”。关于颈椎病方面的论述,散见于头痛、眩晕、颈筋急、颈肩痛等多个条目之下。认为颈椎病是在肾气亏虚的基础上,继发骨损伤、骨痹、筋断、筋走、筋歪、筋弛导致项背肩臂痛、眩晕为主证的系列病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的“痹症”、“颈肩痛”范畴。其病因在于外感、外伤、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精亏不能濡养筋骨[5]导致筋骨不健,腠理疏松,卫阳不固,风寒湿邪入侵搏于颈项筋骨经络,致使经络不通,血运行受阻而致。《诸病源候论•风痹候》曰:“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素问•六节脏象论》曰:“肝者,罢极之本,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6]”。肝之阴血不足则筋力不健,运动不利,颈项僵直或疼痛,转则不利,上肢麻木,手指动作不灵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颈项强,皆属于湿[6]”。《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6]”。从经络上说颈项部是足太阳经脉、督脉循行之处,外伤、劳损及风寒湿邪的侵入,导致督脉和足太阳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产生疼痛、麻木、不能约束骨骼和稳定关节,以致产生“骨错缝”、“筋出鞘”。

(二) 手法的作用机理

1. 预备手法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三部分手法中,预备手法就是要消除颈肩部肌肉的痉挛,缓解疼痛,松解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消除痉挛肌肉与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的作用,为下一步治疗作准备。手法由健侧开始,力量由轻到重,使患者有适应过程,避免患者紧张抵触。预备手法要做的充分,使痉挛的肌肉尽量松弛,以利下一步手法的进行。

2. 三步治疗法

1) 指针点按经穴法颈部夹脊穴位于颈部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颈夹脊穴是根据华佗夹脊穴的定位及功效发挥而来。该组穴位于相应颈椎棘突间旁开中线05寸,常用第C3-7椎上的四对穴位。指针该组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祛风散寒之功效。颈夹脊穴每穴下都有从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相应的动、静脉丛。故针颈夹脊穴可以直接刺激脊神经后支,具有主治相应的神经节段分布区域疾患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并在交感神经的调节作用下,使病灶局部的炎症、水肿吸收,缓解颈、肩、背肌肉痉挛。指针治疗,具有针刺与推拿的综合效果,无需任何器械,方法简便。

2) 卧式动态牵引法本手法治疗颈椎病的目的恢复颈椎生物力学的平衡。本法治疗颈椎病与规手法不同的是采了卧式动态牵引手法,手法便于施展在牵引时椎间隙可产生负压虹吸作用对纤维环产良性整合作用又通过牵引下旋转和牵抖颈椎,可利于纠正椎间关节的紊乱,消除静脉瘀滞,改善椎间孔容积,从而增大椎间隙椎间孔,改善神经根与压迫物之间的关系,减轻神经根刺激,牵开小关节间隙,解除滑膜嵌顿,纠正椎体侧弯、滑脱和关节错位,松解颈肌痉挛和关节囊,韧带及神经根的粘连,有利于颈椎生物力学的恢复。采用本手法的另一特点是有利于患者放松肌肉,从而利于术者及时调正牵引力,牵引力既大又安全,且不产生副作用,使患者易于配合治疗。

3) 颈椎旋转复位法:此法主要是纠正颈椎关节错缝、移位,解除颈项部肌肉、血管的痉挛,恢复颈椎力学平衡,调整足太阳经脉和督脉气血运行舒筋活血,使气血运行通畅,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的作用。采用本法对患椎行手力牵引旋转复位,可被动增加颈椎的活动范围,滑利关节,从而扩大椎间隙。调整椎体间及后小关节紊乱,改善椎间孔容积,解除周围组织和神经根的压迫症状。使骨入其位,筋入其槽,关节通利,再次恢复其力线平衡。但要真正矫正颈部的关节紊乱还应嘱病人改变以往不良的颈部姿势。

3. 结束手法是为了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再次放松颈肩部和上肢部肌群,改善和防止由于第二步操作可能带来颈部的肌肉紧张。

在整个治疗的过程中,手法的运用要连贯,准备手法要做的充分,最大限度使颈肩部的肌肉放松;治疗手法用力要轻柔,颈椎各方向的运动要在患者能耐受的范围之内;结束手法要轻快。此外,因根据患者病程长短、轻重、体质的强弱及耐受的程度的不同,手法的轻重缓急运用要得当,以增强疗效。

本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好,病程越长,治疗效果越差。因为病变早期只是神经根的炎症水肿,周围软组织的病变引起的症状体征是可逆的,经上述手法治疗可完全治愈;而病程长者,特别是二年以上者受累神经根长期受压失水变性,周围软组织钙化颈椎强直而不可逆。虽经治疗但疗效欠佳,故神经根型颈椎病因及早发现,早期治疗,防患于未然。

 

   

 

在本文的撰写过程中,我的指导教师艾民老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对我遇到的许多难点和疑问进行了一一解疑,针对文章中的一些不足之处给予了指正。从而使我的整体思路更为清晰、透彻,文章结构更为整齐、严谨。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教师艾民老师对我的耐心指导,特此表示我最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多年来一直谆谆教导我的所有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最后成祝各位老师们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参考文献

[1] 罗才贵.推拿治疗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8.65

[2] 黄新河.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体会.中华实用中医药杂志,2002,02,(15):461

 [3] 孙宇,陈琪福.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医外科杂志,1993,31(6):472~47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9

[5] 郭成瑞.宣痹通络汤治疗颈椎病43例.新中医,1995,(7): 20

[6] 谢华.黄帝内经.北京: 中国古籍出版社,2000,10.39~396

Tags:

作者:佚名
Copyright © 2007-2013 完美毕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
页面执行时间:15,453.13000 毫秒
Powered by:完美毕业网 http://www.biye114.com